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中国石油股票行情以及股票行情东方财富网

2024-02-18 20:55分类:趋势线 阅读:

每经编辑:毕陆名

3月7日,市值合计近10万亿的中字头集体沸腾了。其中,中国海油A股(SH600938)触及涨停,股价创出上市以来新高,截至发稿,大涨8.37%,暂报18.58元,总市值8838亿元。同时,在港上市央企股也集体上涨,中国海洋石油涨超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中航科工涨超4%,中海油田服务、中国石油股份、中国中铁涨4%。

对此,股吧有网友表示,“留下(流下)了没格局的眼泪”。

油价上涨预期强烈

据证券时报3月7日报道,近日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小幅攀升,带动国内油价也节节上涨。今日早间,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盘中大涨逾4%,创年内新高,低硫油主力合约亦大涨近5%。

油价上涨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复苏,对原油需求急速上升。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日前表示,随着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需求复苏,石油生产国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产量政策。国际能源署预测,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00万桶/日,达到创纪录的1.019亿桶/日,下半年油市可能陷入供应不足的局面。

图片来源:新华社

沙特阿美也于上周末表示,因为中国经济反弹的迹象提高了人们对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燃料需求回升的预期。将在4月份连续第二个月提升其出售给亚洲的轻质原油价格,售价较3月份提升50美分/桶,销往西北欧和地中海地区的油价则最高上涨1.3美元/桶。

另一方面,自3月开始,俄罗斯决定不向直接或间接支持对俄石油限价的经济体出售石油,因此决定削减3月石油产量50万桶,俄下一步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原油产量。

需求增加,供给却可能减少,这令机构纷纷上调油价预期。高盛日前预测,2023年油价有望从目前每桶80美元左右的水平上涨至每桶100美元以上。随着闲置产能耗尽,2024年可能面临严重的供应问题。

民生证券表示,随着3月俄罗斯减产落地,以及后续气温回暖、出行季到来,油价或将开启反弹。另外,近期国资委多次提出,要推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聚焦实现“增一稳四提升”目标、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而当前“三桶油”估值都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国企估值有望迎来重塑空间。

中国海油触及涨停

3月7日,中字头继续活跃。“三桶油”集体拉升,中国海油盘中触及涨停,股价创出上市以来新高,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均一度涨逾5%。

港股“三桶油”也持续走强。中海油港股涨超5%,A+H股均创历史新高;中石化港股涨超5%,股价创2018年10月以来新高;中石油港股涨近5%至4.52港元,股价创2018年11月以来新高。

3月6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瞄准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表示,与5年前相比,国有上市公司利润增长70%,但市值仅增长10%;市净率为0.86倍,下降30%,明显低于全市场1.6倍的平均水平。他建议,推动央企估值水平合理回归,推动央企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价值挖掘和提升。

从知名经济学家李迅雷的观点来看,对于央企的认识可能还要提到更高的战略水平。在《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2023年全球经济走势与中国应对之策》一文中,他指出,今后,随着房地产的长周期回落,土地财政的贡献会减少。“我的建议就是从土地财政转到股权财政。国有企业总资产超过300万亿,如果300万亿的资产回报率能够增长一个点,则对财政的贡献就是3万亿,将足以弥补土地财政收入的下降。”

李迅雷认为,2022年5月份,国资委推出关于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的方案,制定了到2024年的全面验收评价,方案包括很多角度,有股权激励、ESG考核等,有利于提升央企的估值水平;如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以及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如民营企业来参与等,则国有股权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都有望进一步提升。

券商:把握国企改革的两条线索

中信建投表示,把握国企改革的两条线索,战略新兴+传统行业升级转型。一方面,央国企的价值重估是建立“中特估”的核心内涵,“低估值+高分红”的央国企有望充分受益;

另一方面,聚焦“发展+安全”的方向,兼顾“安全与发展”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分析指出,第二波行情既是增量资金入场的接力,也是中大盘成长风格的接力,建议继续把握黄金配置窗口。

安信证券表示,本轮“冬日里的小阳春”进入尾声,向上的空间有限,但消费和安全双主线依然值得重视。主题投资方面,建议关注国企改革以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国企央企。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把握国企改革的两条线索,战略新兴+传统行业升级转型。一方面,央国企的价值重估是建立“中特估”的核心内涵,“低估值+高分红”的央国企有望充分受益。另一方面,聚焦“发展+安全”的方向,兼顾“安全与发展”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大背景。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证券时报、券商研报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在上一篇报告《2003年,非典前与非典后的A股市场》中,我们从2003年行情的基本事实细节入手,试图着力还原每一个时间点上发生的事情,探讨2003年非典前和非典后股市的表现情况及其背后的驱动逻辑。基本情况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在4月15日到4月25日间对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指数出现了一波快速调整,但随后很快,从4月底开始一直到6月初,股市行情再度回升向上。抗击非典工作大体上到5月底已经接近尾声,而后面市场的持续大幅下跌是从6月份才开始的,从时间上来看,非典不应该是后续月线五连阴的“原因”。因此从结论来看,我们认为,非典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事件性冲击,并不改变市场既有的运行逻辑。

本文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回顾和探讨2003年非典疫情对于股市的影响,这个角度就是对比2003年非典之后A股和港股的表现异同。

众所周知,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疫情中,无论是感染人数还是死亡人数,中国香港都是仅次于中国大陆的,考虑到两地人口的巨大差异,可以说香港在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参考2003年疫情对于香港经济基本面和股票市场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但从股票市场的表现来看,你会发现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A股和港股的表现出现了巨大的差异。A股从6月份开始进入下跌通道,从6月份到11月初,上证综指经历了月线的“五连阴”,而港股则大致从2003年5月开始进入了持续上涨的通道。恒生指数2003年涨幅高达35%,如果从2003年4月底的低点起算,后面的涨幅更是高达48%。

为什么两地市场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

首先,从逻辑上讲,从A股和港股非典之后走势的截然不同,基本就可以断定,行情背后的原因,不是非典这个两地共同面对的“相同变量”,而应该是各自面对的“不同变量”。

实际情况也确实是,从经济基本面影响角度看,非典对于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大体上是相同的,非典疫情使得两地的经济增速在2003年二季度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滑,但影响也就是一个季度。

那么,两地各自面对的“不同变量”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就是两地面对的货币政策方向截然不同。

从中国大陆这边来看,从1996年开始,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进入到持续宽松阶段,从1996年到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点,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6.97个百分点。2002年2月的降息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民银行的“首次”降息,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最后一次”降息,至此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到一轮新的上行周期,防止经济过热逐渐成为了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货币政策开始逐步收紧的过程。

2003年下半年就是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收紧的转折点。2003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月度金融统计报告,表示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可能选择适当的时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算是第一个可能收紧的信号。实质性的动作是8月23日,央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从2003年起,货币政策结束了自1996年以来的宽松,开始逐步转向收紧周期。

而从中国香港的情况来看,香港采取的是联系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下是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空间的。香港的利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国际利率的变化。

在当时的环境下,2003年美联储仍然处在降息周期中,美联储在2003625日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0%,这几乎是截止当时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利率水平了,因此在同一时间也看到了香港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

因此,你会发现,2003年非典以后恒生指数的走势与标普500指数高度相似,那段时间里,港股是跟美股走的相同逻辑,而非A股。

对比2003年非典以后A股和港股的走势,我觉得可以有这样几个结论:

第一,疫情对于当时经济基本面的冲击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集中体现在2003年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下滑,并没有持续性。从笔者微观感受来讲,印象中2003年三季度以后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报复性消费回升的。

第二,我们认为,非典之后A股和港股截然不同的走势,主要原因是各自面临了截然不同的货币政策变化。中国这边在2003年下半年后开始逐渐收紧货币,而美联储在2003年6月再度降息至历史最低点,香港作为联系汇率制利率也持续下降,港股在这一时期运行是跟美股而非A股的逻辑。

第三,最重要的,我觉得是通过比照A股和港股,可以用类似反证的角度,来说明非典疫情不是后续A股行情低迷的原因。因为毕竟,在2003年非典疫情是两地面临的共同变量,但事后股市行情却截然不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股票基本知识app以及股票的基本知识包括什么

下一篇:炒股口诀五穷六绝七翻身以及炒股口诀冬炒煤夏炒电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