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2021银根紧缩(银行银根紧缩)

2023-05-01 09:40分类:基本分析 阅读:

大变局!量化宽松VS量化紧缩,数字货币前景如何?

原创 黄伟宏 星羽x 2023-03-16 00:01 发表于广西

收录于合集#财经类,包括数字货币 π币655个

请点击上面作者名加关注,以免漏失重要资讯

大变局!量化宽松VS量化紧缩,数字货币前景如何?

昨天文章发了以后,不少不太注意宏观信息(我前面利好利空分析文章读者很少)的朋友震惊了,美联储主席几天前还在众参两院作证加息必要性,比特币眼看崩了,怎么突然就反转了?

大家纷纷问数字货币以后趋势到底如何。

就目前情况看,数字货币近期走势受美国加息还是降息信息影响极大,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明白这一情况。

我这里要说的是,这几天是最混乱的时候,无论是形势还是信息,而信息的混乱正是形势混乱的源头。

我们正身处漩涡之中,具体可能要几天或者十几天才能初步明朗。

为了大家有个直观认识,我将昨天今天我接触到的信息给大家梳理一下,可能不够全面,仅供参考,大家自行判断。内容太多,要分成上下。

上,美联储是否继续加息?

这个,昨天的信息表明,大多数经济学家以及市场人士都认为,由于银行股的连环暴雷与挤兑,几乎所有美国企业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美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所以,美联储可能停止加息甚至开始降息二十五个基点。当然这个预测前几天就有了,只是随着银行股崩溃,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而已。

受此影响,美国市场可谓是大喜大悲,惊心动魄,银行股集体反弹,仰卧起坐,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绝处逢生,展开大反弹,昨天一度冲破两万六,但后来又传来可能继续加息的消息,所以比特币又开始跳水,收盘回到两万四,这一进一出,不知道多少散户因此遭殃,这也是监管靴子落地之前,庄家最后的疯狂了。

现在知道,由于昨天的经济数据不理想,尤其是二月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折成年利率高达百分之六,且环比依然在上涨,所以,美联储依然可能在三月加息,幅度为二十五个基点,当然,这已经是经过妥协了(原先估计的是三月加息五十个基点,然后年前加息三次,达到年利率百分之六的高点,现在是百分之四点几),这个又让人大跌眼镜,也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昨天我觉得市场反馈的信息是美联储会迫于压力会撑不住,停止加息甚至降息,今天看来又把握不定了。

那为什么美联储要这么执着坚持加息,以至于银行股崩盘也在所不惜?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国家,历来视恶性通货膨胀为自由经济大敌。

这次公布的美国2月份通货膨胀率再次上升,年通胀率目前为6%,环比继续上升,这可能会促使美联储下周再次加息,尽管最近银行业出现动荡。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税收,作者星羽,它通过国家发行新的法币,对所有的资产收税,如果通货膨胀率是百分之六,那就等于所有资产理论上平均贬值百分之六,等于被收了百分之六的税。

百分之六是很可怕的,意味着只需要七年多一点,你的资产价值就被腰斩了,当然,像房产这些财产,某些时候可能涨价以抵消通货膨胀,但也有可能不涨,至于手持现金、债券等,就实实在在被收去了这笔通货膨胀税,这意味着,大多数生产企业即便努力生产,到头来还是入不敷出,须知我国有些企业,一个点利润的单子都接。

如果一个企业资产一个亿,贷款利率百分之五,人工以及其他开支百分之十,折旧是百分之五(西方国家可达百分之十到二十),税收(增值税,不包括所得税)百分之十七,那意味着,它每年的毛利率必须至少达到百分之三十七才能保本(可能一年之中产品周转率平均两次,那增值税就要加倍,这个不是太精确,能说明问题即可),但现在再加上百分之六的通货膨胀税,利率再涨一个点,那就需要达到百分之四十几,有几个企业能做到?

所以,美联储才处心积虑,顶住压力大肆加息,以至于大量企业暴雷也在所不惜,这次硅谷银行就是因为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它们抵抗美联储缩表,流动性枯竭的能力很低,所以,银根一收紧就纷纷向硅谷银行提取存款,以至于形成挤兑,最终无奈破产倒闭(大量华人存款,包括灰色收入)。

理论上,银行是靠用户的存款支撑的,自有资金只占很小比例,不然也不叫银行了,任何银行都无法应付所有用户挤兑,只是正常情况下,一般用户不会这么做而已,钱存银行有利息,取出来就只能加速贬值。

所以,这次,美国财政部声明对所有用户存款负责,挤兑情况就好了很多。

但是,光国家托底也不行,归根结底,还是流动性不足,造成了数字货币大熊市,机构暴雷,并累及别人,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任其发展,不要说中小银行,就是美国大银行也撑不住,那经济就全垮了。

所以,现在形势是骑虎难下,加息不行,不加也不行,关键不在于美联储对错,麻杆打狼两头怕,问题在于你拿的是麻杆,拿的是铁棍钢枪就没有这个顾虑。

目前美国乃至世界的问题,都是前面次贷危机直到新冠这么多年,各国央行大放水形成的,实际上是在为前面饮鸩止渴买单,所以,很难有最优解次优解,只有最劣解与次劣解,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对此,素有“华尔街之狼”支撑的激进投资者伊坎宣称,美国经济正在崩溃,企业治理是全球最糟之一

伊坎表示,目前经济中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通胀飙升(第一个主要问题是公司治理混乱),美联储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

伊坎说:“我认为鲍威尔真的必须迟早加息。通胀是经济中最糟糕的事情……我觉得你别无选择。如果你不继续下去,我真的相信通胀问题会变得非常、非常难以摆脱。”

与此相反,瑞信Zoltan则语出惊人,预言:陷入“将死”之局美联储将不得不掀起量化宽松浪潮,以稳定金融体系,时间可能在2023年夏天的某个时候。

ZoltanPozsar是前纽约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官员,因准确预测逆回购市场的神秘动向而闻名,被誉为“市场波动先知”、“恐慌预言家”,是最受交易员关注的华尔街策略师之一。

他认为“经济战争”时代尚未落幕,战争梦魇挥之不去,仍是贯穿2023年的主题。

Zoltan认为,其实战争正以一种或某种形式,定义自2019以来每一年的宏观主题:

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争;全球多国和高通胀的战斗;俄乌冲突以及随后扩展至金融、大宗商品领域的冲突。

这限制了全球货币和财政政策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的灵活性,如今地缘政治局势越来越复杂混乱,投资者应该注意2023年非线性风险的威胁。

因此,Zoltan给出一个惊人的预测:美联储将不得不重启QE(量化宽松,即财政印钞放水)以稳定金融体系,时间可能在2023年夏天的某个时候。

大家可以看到,光是美联储接下来是加息还是降息信息上就已经彼此矛盾,经济学家的观点更是大相径庭,所以,加息还是降息目前还不能确定,也许先加息,市场顶不住崩溃,为了救市再降息。

就像先将人打死了再来救助。

内容太多,未完待续

觉得有道理转发给朋友看看,以后要关注世界大事。

相关文章:

深度,国家与国外的政策哪个对币圈影响大?

造成币价反弹夭折的利多与利空因素(中)

加密货币下跌蓄势后必然再创辉煌——影响币价的利多利空因素(下)

比特币目前点位可以放空吗?

昔日“传奇”也暴雷,空气币正排成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

“大人,这五百两银子是小的孝敬您的,xx的事就全仰仗您操劳了。”

这是古装剧中常常出现的送礼场面,往往一边说一边命人抬进来大箱子,揭开里面是白得晃眼的银子。

影视剧里的白银闪闪发光。来源/电视剧《九品芝麻官》截图

除了送礼,我们还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公吃完饭后,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再潇洒地说一句“不用找了”,留下店小二捧着银子两眼放光高喊一句“谢谢客官”。

这样看下来,仿佛古代人天天都在使用银子。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年累积下来,古代银子得是多么庞大的数量了,可为何今天的我们很少见到银子,古时候流通的那么多银子都去哪儿了?

白银并不是所有朝代都广泛使用的

首先,古装剧中使用白银的情节并不准确。在明朝之前,白银并不是官方货币,在民间也没有被大量使用。

白银究竟是什么时候成为货币的,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白银在法律和事实上成为首要货币的时间,无疑是在明朝中后期。在这之前,中国的货币主要是铜钱,宋朝出现了纸币。

明朝前期甚至禁用金银作为货币,朱元璋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违者罪之。永乐年间,白银的禁令愈加严厉,民间敢有以白银交易者,以好恶论处。

但是,民间使用白银的人越来越多,白银的竞争对手纸币和铜钱逐渐被淘汰。

洪武八年(1375),明廷发行纸币“大明宝钞”。钞票表面有“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字样。然而,短短十余年后,大明宝钞便陷入了无休止的贬值之中,因而在民间不受欢迎,民众拒绝使用。有大臣言“百姓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户部”。来源/中国钱币博物馆

宝钞的贬值是钞票滥发造成的。洪武朝的统一战争和永乐朝的下西洋使得开支骤增,更加大量印发钞票。宝钞的滥发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钞票大幅贬值。当时御史陈瑛表示“皆缘朝廷出钞太多,收敛无法,以致物重钞轻”。最开始的规定钞1贯折合钱1000文,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钞一贯折钱二百五十文,宝钞已贬值到原先的四分之一。洪武二十七年(1394),两浙钞一贯折钱百六文,宝钞已贬值到原先的六分之一。朝廷无计可施,索性禁止使用铜钱,倒逼人们使用宝钞。然而到了明宪宗成化初年,“每钞一贯折钱四文”,成化七年(1471)更是“钞贯值二三钱”,宝钞几乎贬至面值的千分之一,终于是废纸一张。

除了纸币,白银的另一个竞争对手是铜钱。从秦朝统一货币铸圆形方孔钱开始,铜钱是普遍使用的官方货币。当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想到上司家里去,撒谎说以万钱为见面礼,吓得他的上司迎到门口来。隋朝有隋五铢,唐初发行开元通宝。在民间以“腰缠万贯”来指代富豪。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物贸易和商品买卖,使得货币的交易量增长,而铜钱体积沉重,不方便大量使用搬运,且由于仿造容易,民间出现了大量私铸铜钱。由于铜钱价贱体重,且易于盗铸,明朝又没有能力供给完好充足的铜钱,导致私铸盛行,质量恶化。明清时期,铜钱先是宝钞的辅币,后又成为白银的辅币。

明正统初年(1436)开始松弛用银的禁令,“朝野率皆用银”。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令民间货薪值银一钱以上,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成化、弘治以降,实行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的复本位体制,宝钞废弛。再后来,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时,干脆连铜钱都舍弃了,只征收白银。至此,无论是日常买卖,还是缴税都使用白银。

影视剧中饱满的白银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见的。来源/电视剧《走向共和》截图

白银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久藏不坏,从而被人们欢迎。但是古代中国从来都不是产银大国,这些白银都来自哪呢?在明代的货币选择面临挑战时,世界上的白银浩浩荡荡流入中国。当时西方发现新大陆,获取了殖民地大量廉价的银矿。这些白银随着贸易流入中国。明清重农抑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然使得进口需求远不如出口强烈。中国民众很少购买西方的工业品,但是西方却需要大量来自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下,大量的白银从日本、美洲和欧洲涌入中国。

买鸦片、战争赔款导致晚清白银流失

明清时期,中国成为美洲白银主要的流入地之一。清朝的对外通商口岸,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后集中在广州一处。按照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的说法:“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中英贸易中,英国常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每年要运来大量白银来抵付货款。对此,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口鸦片,以改变状况。嘉庆、道光年间,英国非法输入中国的鸦片不断增加。道光初年,每年输入7000余箱。鸦片战争前几年,每年输入平均达35000箱。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的对英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逆差部分用白银抵付,导致白银外流。鸦片战争前几年,中国每年的白银流出量达1000万两以上。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和列强签订的一系列赔款条约又损失了数以亿两的白银。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需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日本在其他殖民势力干涉下放弃辽东半岛后,又勒索清政府以白银3000万两将其“赎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又要求清政府向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000万两。巨额的赔款早已掏空了国库,清政府于是摊派税款,向民间征收白银。

影视剧中计算《辛丑条约》赔款的情景。来源/电视剧《走向共和》截图

民国金融危机下的白银外流

民国建立以来至20世纪30年代初,银元和银两是中国社会流通的主要货币,辅之以铜元和银角,此外还有由各地林立的银行发行的流通价值极低且贬值严重的纸币。仅作为主要货币的银两的制式就有超过100种,如碎银、银锭、银元宝等等。银元的制式也有将近20种,如俗称袁大头的袁洋银元、以孙中山先生头像为标志的孙洋银元,还有从日本、西班牙等国流入的银元。复杂散乱的货币制式,给民国时期的经济、商业等活动造成了诸多不便,银本位的货币政策又将中国卷入一场“白银风潮”之中。

1934年下半年,还沉浸在经济快速发展美梦中的国民政府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生死攸关的金融危机:白银大量流出,先是银行、钱庄及工商企业大规模倒闭,各行业迅速走入萧条,最糟糕的是农村经济,可谓全面破败:“鲁东向称富庶之区,地价每亩百元者,刻已低落至四五十元;鲁西、鲁南贫瘠之区,向之每亩五十元者,刻竟落至二十元或十元尚无人过问,农民破产之普通、痛苦之深刻,实为近古以来所未有。”

导致这场危机的最直接因素不是来自国内,而是来自国外,将中国推入严重金融危机中的正是美国的《白银收购法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政府为了遏制提现风潮,缓和金融危机,开始对银行制度进行改革,继而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政策。1933年6月19日,罗斯福签署《购银法案》,同年8月9日宣布白银国有,造成世界银价的剧烈上涨。美国在全球高价收购白银,同时禁止本国白银出口。通过《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一系列法令,纽约银价由美国实行白银国有时的每盎司49.31美分涨至1935年5月的每盎司74.42美分,以后虽略有下降,但一直维持在65美分以上。伦敦银价也跟随纽约银价的上涨而不断攀升,到1935年4月,几乎是1931年银价的两倍多。

因为中国每年的银产量并不高,一旦国际银价浮动过于剧烈,使用银元作为主币的中国货币体系必然会受到世界银价涨跌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体经济运行。

国际银价的异常上涨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中国货币对美元的汇价骤然上升,每盎司白银几乎可以换回3倍的美元购买力。中国民众的直观感受是,外国进口的商品一下子便宜了很多,而中国出口的各类商品竞争力却大大降低,白银成了唯一可出口的高利润商品。暴涨的银价让国内外的投机商、冒险家迅速行动起来,外商银行趁机将白银大量运出,他们用轮船甚至兵舰装运白银出口,从中赚取高额利润。1934年1月,上海的外商银行存银约27500万元,占上海中外银库存银的49%,年底仅仅剩下5400万元,为1月的五分之一。这一年,中国白银的外流量达到民国以来最高,也是历史上白银外流最高年份1907年的5倍。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全年白银出超总额达到2.59亿元,同比增长1750%。其中仅8月21日这一天,汇丰银行用英国轮船从上海运出白银1500万元。

为阻止白银外流的凶猛势头,1934年底,国民党政府加收白银出口税十个百分点。但被美国推高的国际银价吸引了不少中国人从事白银走私业务。根据民国财政部估算,1935年,白银走私规模超过两亿元。从1934年4月至1935年11月,中国的白银储备(银元)一下子从6.02亿万元降到了2.88亿万元。

美国《购银法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多米诺效应。首先是各大城市人心不稳,相继出现白银挤兑风潮,银行银根收紧,不再放贷,一些银行甚至不得不宣布停业;其次,美国商品借机在中国大量倾销,造成中国贸易严重逆差;最后,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中国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跌,很多工商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而迅速倒闭,工人失业,商业萧条,国民经济完全脱轨。恐慌情绪不断蔓延,一时间,工商凋敝、物价下跌、人心惶惶,公众急于将钞票兑换成现银,引发银钱业挤兑风潮。1935年,中国陷入了金融恐慌和全面经济衰退。

这种局面逼迫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放弃银本位而建立新的金融货币体系。

国民政府强行搜刮白银

国民政府为了阻止白银外流,不断推出新政策,但始终不能解决白银问题。财政部部长孔祥熙直接向罗斯福喊话,希望美国在购入大数额的白银时提前告知中国,以便中国能够做出反应。但是,罗斯福拒绝了中国的这些合理请求。

万般无奈之下,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行法币改革,以挽救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经济,而白银作为中国通货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法币钞票取代白银成为货币,并且通知民众要将持有的白银按比例到银行兑换成法币。

大额法币。来源/纪录片《金融风波1948》截图

货币改革令规定,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只能使用法币,不能使用银币;收拢货币发行权,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限期兑换中央银行钞票;强制将全国白银收归国有,规定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个人,均不得保留银币、金银。南京国民政府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由中央政府直接管控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法币钞票作为一切市场流通之货币形态,原来公私持有的银本位币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银行兑换成法币。1法币与23.49 公分纯银等值,也就是说,银元可按照1∶1的比率等值兑换法币。

国民政府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用纸币强行将白银收归国有,变相搜刮了民众财富。到1936年年中,国民政府大约从个人和银行集得了价值3亿美元的白银,仅民营银行就贡献了2.25亿元。改革令的发布,使得白银在法律上已经不再作为我国的流通货币,银币、生银、银锭及其他银类开始退出中国货币的流通领域。

法币发行总额变化表。来源/纪录片《金融风波1948》截图

解放战争后,南京国民政府见大势已去,开始携带大量白银逃往中国台湾。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自此之后,白银只作为饰品出现,货币意义上的白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任双伟著,货币里的中国史,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9.06.

赵涛,刘挥,世界贸易战简史,华文出版社,2019.06.

余文建著,上海近代货币竞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04.

彭信威著. 中国货币史(全两册 全新简体字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01.

徐瑾著. 白银帝国 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7.02.

叶世昌等著,中国货币理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09.

(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01.

何平.中国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J].中国金融,2017,No.847(01):94-95.

刘冲,周瑾芝.金融危机、政府担保与储户挤兑——来自中国“白银风潮”的历史证据[J].财经研究,2015,41(08)
:105-117.DOI:10.16538/j.cnki.jfe.2015.08.010.

李春燕.探源民国时期的金融改革历史[J].兰台世界,2012,No.369(19)
:62-63.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2.19.021.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J].河北学刊,2004(03):145-154.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沪港通龙头股(沪港通知识测评2022)

下一篇:物产中拓股票代码(物产中拓怎么样)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