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电子信息板块行情(电子板块)

2023-08-09 01:25分类:创业板 阅读: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1日讯 今日,A股三大指数早间快速下探随后集体回升,创业板指盘中涨超2%,午后指数集体回落,创业板指涨幅收窄。板块方面,电子信息、飞机制造、船舶制造等板块领涨,煤炭、酒店旅游、造纸等板块走低。

午后开盘,电子信息板块震荡走高,截止发稿板块涨近1%,个股方面银信科技、达实智能、汉邦高科、长亮科技、浩云科技、信雅达等9股涨停,光环新网、易众联、天华超净、广联达等大涨靠前。

景气跟踪:供需紧张逐步缓解,创新脉络指引成长

2023年电子板块还有戏?

建议

配置热点主题行业龙头

类比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形态的变化,元宇宙时代下 VR/AR 设备出货或 是十亿量级。回顾互联网时代历次变迁,新的终端的出现也会使得用户获取信息以及生 活娱乐方式发生改变,反过来又促进终端出货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出货 量超过 10 亿部。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元宇宙时代 VR/AR 设备有望逐步承接智能手机的 应用并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其出货量未来或将突破 10 亿级别。

融资资金加仓超亿元的有7只,分别是歌尔股份、紫光国微、江丰电子、澜起科技、国光电器、北方华创、思瑞浦。澜起科技、北方华创是同时获得北上资金和融资资金加仓超亿元的股票。

 

 

 

而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是汽车半导体。汽车半导体是指用于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 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半导体产品。按照功能种类划分,汽车半导体大致可以分为主控 /计算类芯片、功率半导体(含模拟和混合信号 IC)、传感器、无线通信及车载接口类芯 片、车用存储器以及其他芯片(如专用 ASSP 等)几大类型。未来新能源车中电动力系 统、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系统乃至相关联的充电桩、换电站、智能路灯(兼备基站、 城市安防、充电桩等功能)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将有效拉动相应半导体市场的 增长。由于动力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在新能源车中的价值含量相对传统汽车有较大增长, 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两个系统所带来的半导体景气机遇。

需求端而言,当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叠加全球对新能源汽 车的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未来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以国内汽车出货情况为例,新能源 汽车月度出货占比在不断提高。从供给端来看,众多传统汽车厂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入局, 行业有效供给迅速增加。以往困扰消费者的续航里程、配套设施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综合成本相对燃油车优势明显。

 

记者综合多家券商观点发现,机构仍然普遍看多大盘中线走势,但认为短期市场将出现大幅震荡,而部分谨慎的券商已提前强调了短线调整的风险。

同时国产替代持续,设备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收入陆续确认,有望持续保持业绩高增速,如北方华创(预计Q1收入同比+50~70%)、中微公司(预计Q1收入同比+50%~70%)、华峰测控(预计Q1归母净利润同比+460%~570%)。

功率半导体器件也叫电力电子器件,大多数使用状态为导通和阻断两种工作特性,主要 用于电流电压的变换与调控。近 20 年来各个领域对功率器件的电压和频率要求越来越 严格,MOSFET 和 IGBT 逐渐成为主流,多个 IGBT 可以集成为 IPM 模块,用于大电 流和大电压的环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近几年来持续扩大,2017 年全球规模为 441 亿美元,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522 亿美元,2017-2024 年 CAGR 为 2.44%。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市场,占比 30%以上且逐年上升。2017 年中国市场为 173 亿美 元,2024 年预计达到 206 亿美元,2017-2024 年 CAGR 为 2.53%。MOSFET 是功率 分类器件领域占比最大的一项,2019 年在全球份额占据了 52.51%。IGBT 是第三大产 品,2019 年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据 9.99%。在中国,2019 年 MOSFET 和 IGBT 市场份 额分别为 53.98%和 9.77%,总体比例与全球市场情况基本一致。

新能源车+智能驾驶将会是不亚于智能机的新一轮创新浪潮中的关键方向,而在智能化、 电气化趋势下,汽车电子系统无论是安装的数量还是价值仍在不断增长之中。据罗兰贝 格估算,预计 2025 年一台纯电动车中电子系统成本约为 7,030 美元,较 2019 年的一 台燃油车的 3,145 美元大增 3,885 美元,而其中新能源驱动系统成本较燃油车增加约为 2,235 美元,是电子系统价值量增加的主要来源。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带动功率半导体市场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度景气,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350.7 万辆,同比增长 165.1%。相比于传统机车,新能源汽车使用更多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即电力电子器件来实现对大电流、大电压的调控,使用到 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车载充电系统(OBC)、电源转换系统(车载 DC/DC)等。例如, 纯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功率半导体占汽车半导体总成本比重约为 55%,远超 于传统能源汽车的 21%。随着新能源销售量逐月攀升,功率半导体迎来迅猛的发展。

据英飞凌预估,随着电气化水平的逐步提升,车用功率半导体的价值量也在不断提升, 插电式混动、纯电动车全车半导体价值量可达 950 美元,相比传统燃油车的 490 美元 新增的 460 美元车用半导体中,大部分都是功率半导体。以其预计 2030 年全球约 3,600 万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计算,车载半导体市场空间可达 342 亿美元,其中车功 率半导体或将超 132.48 亿美元。

新能源产业链的发电端(光伏、风电)和储能也将为功率半导体带来强劲市场增长动能。 据英飞凌,基于零排放假设下 2021~2030 年光伏/风电/储能年新增装机量或将达 420/240/33GW,其中功率半导体成本约为 2~5/2~3.5/2.5~3.5 百万欧元/GW,对应功率 半导体市场规模或将达 8.4~21/4.8~8.4/0.83~1.16/亿欧元。

新能源车带动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快速扩容,SiC 功率器件或迎替代机遇。SiC 材料拥 有宽禁带、高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电子迁移率以及抗辐射等特性,SiC 基的 SBD 以 及 MOSFET 更适合在高频、高温、高压、高功率以及强辐射的环境中工作。在功率等 级相同的条件下,采用 SiC 器件可将电驱、电控等体积缩小化,满足功率密度更高、设 计更紧凑的需求,同时也能使电动车续航里程更长。据天科合达招股说明书,美国特斯 拉公司的 Model3 车型便采用了以 24 个 SiCMOSFET 为功率模块的逆变器,是第一家 在主逆变器中集成全 SiC 功率器件的汽车厂商;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20 家汽车厂商在车 载充电系统中使用 SiC 功率器件;此外,SiC 器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可以减小 充电桩体积,提高充电速度。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维持高速增长,自给率稳中有升。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统计, 2021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 1026.4 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半导体设备销售 额为 296.3 亿美元。单季度来看,自 2020 年第一季度开始,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已 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同时国内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值不断扩 大,也侧面反映出我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快速提升。

半导体产业链向中国大陆转移、同时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是高成长性的来源。经历数十年 发展,全球半导体行业早已步入成熟期,呈现周期性波动成长性略强于 GDP。以 2011- 2021 年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例,全球半导体市场 CAGR 为 6.18%,而国内市场 CAGR 则高达 18.39%;这说明,国内行业景气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 向中国大陆转移。此外,从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节奏上来看,2015 年以前我国半导体 增长主要靠下游封测企业推动,而 2016 年以来,上游设计、制造环节已成为国内半导 体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半导体行业国产化呈现出从下游至上游推进的趋势。

半导体作为下游电子应用的核心组成之一,行业的发展本身与下游整体需求变化强相关, 同时半导体作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含 EDA/IP、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 材料等多个环节,其产品的研发、产能扩张和库存周转都具备一定的时间性变化,而这 将较大程度地影响半导体企业基本面的变化,因此在复盘行业股价波动前我们首先将回 顾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变化。基于下游需求、产能扩张和库存变化三大维度,我们一般 将半导体行业划分为 8-10 年的关键产品大周期(核心为新产品的总量、渗透率和单应 用半导体价值量)、3-5 年的产能中周期(核心为晶圆厂、封测厂的资本开支与产能扩张 进度)以及 3-5 个季度的库存短周期(核心为下游应用的季度性库存情况)。

基于这三大维度分析2019年中至今的半导体总体情况,我们认为当前 5G智能机、AIoT、 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系统等多种关键应用释放较强增长动力,驱动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 额持续增长至今。但一方面下游需求在 2020-2021 年密集释放后随着经济的疲软有所 下滑,另一方面中游产能扩张仍在保持较快增速,供需紧张的情况有所缓解,2022 年 以来半导体月度销售金额增速有所下滑,2022 年 6 月、7 月销售金额分别为 501.8、 490.1 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88%、7.31%,单月增速相比 2022 年 1 月的 26.75%、 2021 年 8 月的 26.41%两个高位均呈现下滑趋势。

2022 年初至今,电子板块整体表现较弱,回报率处于全部长江一级分类末位水平,而 消费电子零部件子行业表现则更为欠缺,板块年初至今下跌约 37.8%,估值也回落至相 对底部区间。受物流、疫情影响,消费电子供应链紧张、需求疲软,行业换机需求被压 缩,智能手机行业整体出货量在高基数下有所下滑,国内更为明显。消费电子板块仍处 在积极拥抱新终端、新能源等的转型期,新业务收入占比较低不足以弥补主业的增长失 速,估值方式仍以主业为锚,估值伴随基本面的恶化而逐渐收缩。

成本方面,快速降本已进入绿色区间。技术迭代遵循减少机械部件法则,机械式--半固 态--固态。在此过程中,成本直线下降。2007 年 Velodyne 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售价高达 数万美元,近年来随着半固态方案的成熟,激光雷达成本已经降至 800 美元左右,长期 看,仍存在较大降本空间,激光雷达价格有望降低至 100 美元。自动驾驶助力激光雷达市场快速成长。以往激光雷达多用于测绘以及工业方面,伴随着 自动驾驶的普及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渗透率提升,叠加激光雷达成本下探,未来大量汽 车将搭载激光雷达。根据 Yole 数据,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0 年的 17.66 亿美元 增长至 2026 年的 57.18 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 20%,其中用于 ADAS 领域的激光雷达 市场规模有望从 0.26 亿美元,增长至 2026 年的 23 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 90%。

激光雷达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技术路径尚未统一,当前主要以机械式、MEMS(混合 固态)、Flash(纯固态)为主,出于车规级要求以及小型化、低成本的考量,未来混合 固态以及固态激光雷达或成主流。全球来看激光雷达玩家众多,其中机械式典型玩家包 括:禾赛、Velodyne、速腾等;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典型玩家如 MEMS 技术方案的速腾、 Innoviz,转镜式技术方案的法雷奥、大疆、Luminar 等;纯固态的主要厂商则是 Quanergy、 Ibeo 等。

红外探测器作为优良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此前未能实现上车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昂贵。根 据高德红外 2016 年-2021 年年报,其销售的红外热成像仪平均单价从 6 万元以上降低至 1 万元左右,成本从 2.5 万元下降至 3700 元左右,而在民品领域,红外探测器单价 有望进一步下探至千元左右;红外探测器上车正变得越来越有性价比,未来或将成为自 动驾驶方案的标配。自动驾驶将快速打开红外探测器市场。根据 Yole 统计,2017 年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总销 量约 130 万台/套,另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统计,2021 年全球红外热成像仪 市场规模仅为 36 亿美元。据 IDC 预测,2024 年全球 L2 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出货 量将突破 1843 万辆,这将成为车载红外探测器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稳中有升,中国稳坐第一大市场。据 Bishop & Associates 统计, 连接器的全球规模已经从 2011 年的约 489 亿美元上涨到 2020 年的超 600 亿美元,年 复合增长率约 3%。国内市场的增速相对更高,从 2011 年到 2020 年,国内连接器市场 规模从 2011 年的约 113 亿美元增长到 20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32.2%。中国现已成 为全球占比最大的连接器市场。

预计高频高速连接器 2025 年国内市场约 171 亿元,2020-2025 年 CAGR 约 27%。我 们测算市场空间时,假设:传统燃油车的高频高速连接器单车价值量 500 元以下,目前 L2/L3 级自动驾驶的新能源车的单车价值量 500-1000 元(智能化配置程度高的车型或 可达 2000 元),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高频高速连接器单车价值量还有进一 步提升空间。根据 2020 年国家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指引,2025 年 L2 级和 L3 级自动驾驶新车销量占比合计将达到 50%,我们测算 2020 年全国高速连接 器市场空间约为 51 亿元,到 2025 年将达到 171 亿元,5 年复合增速 27%,到 2030 年 预计市场规模达到 315 亿元,10 年复合增速 20%。

需求端:中低端需求承压,终端销量下滑。全球智能手机大盘仍有压力,销售结构变化抬升均价。2022Q3 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约 3.0 亿部,同比下滑约 9%,延续了前几个季度持续下滑的趋势。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形势 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中低价位段的产品,其销量下滑幅度明显超过大盘 整体,而高端市场则受益于苹果的良好表现,销量仍有小幅度的增长。2022Q3 全球智 能手机销售均价同比增加 9%,主要原因在于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的共同推动下,5G 智 能手机的销量占比持续提升,但 4G 与 5G 产品的销售均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三星、苹果份额提升,中国厂商压力较大。2022Q3,头部品牌中仅苹果手机出货量保持 了增长的状态,其他厂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时三星和苹果的市场份额相较于 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 0.6pct 和 1.9pct。国内厂商中,小米的下滑幅度有所收窄,而 OPPO、 vivo、Realme 等厂商仍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市场萎缩对其影 响较大。传音控股市场份额提升的步伐有所放缓,主要在于中东及非洲市场整体下滑较 为严重。

2020 年至 2021 年,全球疫情背景下,居家办公、娱乐、教育需求全面爆发,宅经济显 著推升以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平板电脑为代表的 IT 类显示产品出货量增长。相关 IT 面板龙头也获取了丰厚的盈利回报,因此针对 IT 类产品的产能扩张也在推进中。预 计未来 3-5 年内,海外 IT 类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 中国大陆 IT 新军崛起,TCL 华星规划产线包括 T9 线和 T5 线,其中 T9 线规划了 180K 的 G8.6 产能,含 60K NB 产能,8.6 代线相比 8.5 代线切割效率提升 8%-12%,在未来 能够大幅提升公司在 IT 领域的竞争力和份额;深天马 TM19 产线也将形成 135K 的 8.6 代线产能,采用 a-Si 与 IGZO 技术双轨并行,以车载、IT 显示屏、工业品等显示应用为 目标产品市场。

国内偏光片产能与本土需求比仍有缺口。结合各偏光片厂商的产能规划,我们估算中国 大陆供应商偏光片市占率仍低于 40%,考虑到 2023 年国内偏光片需求 5.16 亿平米, 国产替代空间可观。面板材料三季度也遭遇下游稼动率下调的影响,需求减弱幅度较大,同时面临降本压力 向上游传导。因此 2022Q3 是上游材料最艰难的时刻,但国产替代主线α逻辑仍在,供 应商收入环比下降幅度低于行业稼动率下降幅度,表明份额持续提升。

2022 年新能源下游延续了高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 年 1 月-10 月,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 548.5 万辆和 528.0 万辆,同比均增长 1.1 倍。其中 10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6.2 万辆和 71.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87.6%和 81.7%;纯 电动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 71.9%和 66.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 1.6 倍和 1.5 倍。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 年 1 月-9 月光伏累计新增装机 52.6GW,9 月光伏新增装 机达 8.13GW,为下半年单月新高。国际能源署光伏发电系统计划(IEA PVPS)预计 2022 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望突破 260GW。如果按照单 GW 薄膜电容器 700 万元的 价值量粗略估算,2022 年光伏对薄膜电容贡献即达到 18.2 亿元。

2021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13.4%,2022 年前 10 月渗透率快速提升至 24%,从渗透的 角度看已经度过了 10%向 20%提升的最甜蜜阶段,后续市场对长期竞争格局和业绩兑 现更加重视。 我们认为,薄膜电容行业未来有望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一超”在于新能源薄 膜电容全球龙头法拉电子具备规模、材料成本、良品率、品牌认可度四重优势,在电驱 不断迭代的发展阶段牢牢把握高端客户订单。“多强”在于行业需求不断爆发下,海外供 应商扩产比较保守,给予了国内追赶者足够的成长空间,中小型供应商增长弹性可观。

MLCC 供应商以降低稼动率而非降价促销的方式消化库存,例如库存在三个月的厂商如 果保持 50%左右的稼动率,则一个季度可以消化约 1.5 个月库存,从而进入健康库存水 平的上限。目前台厂国巨、伸禾堂、华新科等均采取这种策略。由于整体需求不振,大 陆供应商稼动率同样相比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保持份额的持续提升。展望 2023 年,我们判断一季度至二季度是行业供给端库存出清的阶段,但考虑到上半 年为传统的需求淡季,因此价格端难有大幅回升支撑,需等待下半年旺季备货开启的补 库周期。公司层面,2023 年大陆厂商在高容产品的市占率提升将成为重要看点,有望 走出单纯依靠产能扩张的低成本竞争策略,走向中高端市场。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储翰科技借壳旭光股份(旭光股份没有了)

下一篇:买涨和买跌的时间段(买涨卖跌指标公式)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