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发展的怎么样(天津自贸易区)
日前,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天津市滨海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正式挂牌。由此,天津自贸试验区原来三个片区享受的市级事权和部分国家事权的政策措施扩展到五个创新发展片区,在更大范围为国家进行制度创新。
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局长尹晓峰介绍说,此次设立联动创新区是在地方事权范围内,率先开展制度创新,从而为争取自贸区扩展区域奠定基础。
下一步,天津自贸区还将积极打造“京津冀 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出口基地。率先落实国家关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工作部署,推进京津冀金融同城化。充分发挥自由贸易(FT)账户作用,更好地满足京津冀企业国际业务需求。
位于天津自贸区天津机场片区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凭借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天津海特不断增强航空维修国际业务竞争能力,累计为国内外40多家客户维修并交付了500余架次定检飞机。“天津海特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高经营质量和综合效益,推动高级别定检和客改货项目‘双翼齐飞’。”天津海特总经理陈健聪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天津海特的成长故事,在天津自贸区并不是个例。云链(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是2015年7月入驻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的保理企业。这几年,依托政策优势,企业不断创新产品与运营方式,持续升级“云链模式”,企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末,云链平台核心企业实现“云信”确权超4900亿元,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超3200亿元。
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区试验区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432项,向国务院和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总结上报试点成果和创新实践案例233项,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27项,向天津市和相关区域复制推广经验案例328项。
眼下,天津自贸区正在谋划更大蓝图。“十四五”时期,天津自贸区将努力建成要素流动自由、开放功能健全、营商环境优异、创新动能强劲、辐射作用突出的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
“产品到不同城市进行现场展示,有助于各地客户更迅速更近距离地了解产品,对于无法销售的商品,可以退回综保区,或者退货出境,这都进一步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也提升了新产品的流通速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一年来,货物贸易领域关税优惠政策对企业助力良多。“我们是较早享受到RCEP关税优惠政策的,2022年1月,首批出口日本的化妆刷在天津海关帮助下顺利申请到RCEP原产地证书。”天津东方妆材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张世焱说。
协同发展,发挥“出海口”作用
作为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区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协同、服务协同,充分发挥自贸区对外开放引领作用。
自贸试验区是天津对外开放“新高地”,更加便捷的通关服务让消费者有了更好的购物体验,更有助于区内企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天津海关结合天津口岸进出口货物物流模式和企业实际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实施“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区港联动”“空检海放”等一系列创新措施。
在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方面,天津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探索口岸通关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推广“出口直放、进口直通”便利通关模式。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在行政审批上,截至2020年2月底,采用审批改备案方式共办理45件、实行告知承诺方式共办理108件、优化审批服务方式共办理230件。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推进“无人审批超市”、承诺制审批、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实现环境影响评价“零审批”管理。
促进京津冀协同向纵深发展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7年多来,天津自贸区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544项,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
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为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津海关充分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创新航空产业全链条集群监管模式,实现企业间加工、检测、维修货物自由流转,2021年监管52架空客飞机交付,同比增长30%;监管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等融资租赁标的物179个,货值648.13亿元,同比增长38.76%和80.64%,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继爱尔兰之后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2021年,天津市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2538.7亿元,同比增长27.2%,以天津市千分之一点六的行政区划面积,实现全市近30%的外贸进出口值,综合保税区已成为天津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目前,天津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低于同期全国整体通关时间,2021年,天津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4.93小时、0.74小时,较2020年分别压缩17.3%和48.6%,均位居全国主要海运口岸前列。
上一篇:dde指标图解(dde指标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