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触摸屏最新概念股(触摸屏概念的试题)

2023-05-09 08:02分类:震荡行情 阅读:

截至今日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322.23点跌幅0.94%,A股总成交额为4314.36亿元。两市共有20股涨停,41跌停。从概念板块来看,摘帽预期、王亚伟、特钢等概念股涨幅居前三,涨幅分别为0.6%,0.6%,0.49%;触摸屏、IPV6、增强现实等概念股跌幅较大,跌幅分别为-5.26%,-5.17%,-5.1%;

 

 

今日各概念板块涨幅前10(今日收盘)
概念板块 涨跌(%) 领涨股 当前股价(元) 涨跌幅(%)
摘帽预期 0.6 ST新梅 7.96 2.05
王亚伟 0.6 三聚环保 34.2 1.42
特钢 0.49 大冶特钢 11.87 1.45
钢铁股 0.39 三钢闽光 17.23 10.03
糖概念 0.33 中粮糖业 8.38 0.6
中粮系 0.23 中粮糖业 8.38 0.6
京津冀一体化 0.19 河北宣工 23.89 9.99
土壤治理 0.16 金隅股份 5.9 2.43
联通混改 0.15 网宿科技 9.47 4.18
高铁 0.03 博深工具 15.24 3.18

 

 

 

 

今日各概念板块跌幅前10(今日收盘)
概念板块 涨跌(%) 领涨股 当前股价(元) 涨跌幅(%)
触摸屏 -5.26 星星科技 9.8 5.95
IPV6 -5.17 法 尔 胜 6.68 4.05
增强现实 -5.1 银江股份 13.26 1.61
4G -5.03 神州泰岳 6.4 4.58
全面屏 -5.01 星星科技 9.8 5.95
移动支付 -4.79 飞天诚信 15.98 3.1
无线充电 -4.75 深桑达A 11.46 2.05
集成电路 -4.68 紫光国芯 45.19 -1.76
智能电视 -4.31 华策影视 10.03 2.66
5G -4.3 朗玛信息 25.88 2.78

 

 

(【免责声明】本文由头条写作机器人Xiaomingbot发布,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投资者须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早盘,两市震荡走高,截至发稿,沪指报2767.77,涨0.49%;深成指报8518.32,涨0.85%;创业板指报1424.45,涨0.77%。

盘面上,粤港澳大湾区、信托、海南、触摸屏等概念股走高。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0届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 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此情形之下,从 20 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夏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意念’。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说:“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它既具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华夏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限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

(节选自十一贝子《大家·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认为,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

B.19 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是由于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

C.李允鉌先生出版的《华夏意匠》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

D.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正是一些由中外建筑师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的体现。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中以《易经·系辞》中“道”和“器”的论述,引出了对中国古建筑缺少理论探索的论述。

B.文中引用建筑史学家龙庆忠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国古建筑独有特色,《华夏意匠》一书难能可贵。

C.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突出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

D.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的现状,意在寻求扭转这一趋势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于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故而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指引。

B.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造型上的差异不大,但却在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突出代表就是北京的紫禁城。.

C.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也要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传递诸多前辈先贤之薪火,才能让中国建筑一息不灭。

D.中国古代不缺少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但是与西方古代的建筑名著相比,数量不足,且差异很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最近,你被“垃圾分类”刷屏了吗?2019 年 7 月 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社会公众称之为垃圾分类“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也是建设“无废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将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加快解决久拖不决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使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与推进城市供给侧改革相衔接,将直接产生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废城市”的建设将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更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

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学会共享、绿色消费光盘行动开始,践行这些具体的绿色生活方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在为“无废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摘编自卢俊文《从垃圾分类到“无废城市”》

材料二:

材料三:

废旧衣物大多作为垃圾被扔掉,造成资源浪费。新技术的加入则可将旧衣变新装。近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废旧衣物定向回收再利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国内企业发布化学法循环再生技术,可实现废旧衣物高质量再造。

旧衣服怎么处理不仅是消费者的困惑,也是摆在制造商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产生2000 多万吨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率仅为 15%左右,造成较大资源浪费。建立完善废旧衣服回收再利用体系,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各国要攻克的课题。

会上发布信息显示,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率先研发的化学循环再生技术,可将旧衣服还原成分子级别,去除颜色和细微杂质重新生成与原生纤维相同的高质量涤纶纤维,用于新的服装和纺织品制造。经过试验论证,该项技术已规模化应用,目前该公司已与多个服装品牌合作推进旧衣回收再造。此外,借力“互联网+”,通过打造网上回收衣物平台等,企业、行业机构也在拓展废旧纺织品回收渠道。

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不仅是环保工程,更是新市场,将催生千亿元级产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会上宣布共建“国家废旧纺织品化学法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研发基地”,拓展回收渠道,探索构建标准,加强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技术开发,加大力度推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

(摘编自张辛欣《新技术助力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旧衣也可变新装》

4.下列不属于建设“无废城市”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A.通过科学分类垃圾,尽可能充分地将垃圾资源化利用。

B.将果蔬垃圾通过垃圾中转站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焚烧。

C.居民养成绿色生活、消费习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D.利用化学循环再生技术,实现废旧衣物的高质量再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建设“无废城市”是一项需要人人参与,也人人受益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B.原有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较为粗放,即使像一些发达城市,以前垃圾分类的标准划分也不够合理,未能将有用物资单独投放。

C.垃圾分类不科学、不严格,不利于回收利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打折扣,从事回收、利用的从业者也难以得到经济效益。

D.废旧纺织品产生量大,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中国企业在建立完善废旧衣服回收再利用体系这一世界级难题上有所突破。

6.结合材料,说说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旧衣服再利用方面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柏林墙消失

张抗抗

那墙初看上去,其实并不怎样的让人觉得恐惧。甚至一点儿也不狰狞。那墙就那么静静地蹲着,似乎并不显得高大厚重,表面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水泥,涂着灰白色的油漆。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粗笔留下的图像、一串串不规则的德文字母连成的句子、还有怪诞的符号和各种图形……

它绝不像我想象中的柏林墙那般森严、那般威武、那般雄奇,墙上墙下没有铁丝网、没有炮楼、没有宪兵。

也许我就可以轻易地从上面一跃而过,或者穿越它。它仅仅是一个象征?

墙,向着城市的两边小心翼翼地延伸过去,如同一根硕长而又弯曲的巨楔,插入那些从废墟上重建的高楼之中。时而同那条幽幽然环绕全城的施伯列河无声交汇,矗立并铺陈了这充满苍凉历史感的界标,一瞬四十几载,划开了东西方两个世界。

面对寂寞空旷的施伯列河,我愕然。

听说曾经有一个土耳其孩子落入河中,但没有人能够跳下水去救他,他就那样活活淹死了。因为虽然河岸的一边在西柏林境内,但河却属于东柏林所有。任何人如跳下水去,都会构成“越境” 的“罪名”。

我站在河岸上,不,确切地说,我站在岸边的墙下,我肃然。墙下有小小的墓碑,砌得十分精致的水泥墓地,上面安放着一只只鲜艳的花环,是鲜花,很娇嫩很缤纷的鲜花。

墓碑上写着:越墙者。

没有姓名,只有年、月、日。

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被留在墙下的日期。柏林墙上血迹斑斑。

但尽管曾有许多人倒在柏林墙下,还是不断有新的勇敢者,用热气球或挖地道的方式设法越墙,一年年总未间断停止……

我开始怀疑自己对于墙的最初感觉。

后来我登上勃兰登堡凯旋门下的一座木台,从上面跳望东柏林。气势宏大的石砌大门顶端,耸立着一辆覆盖青苔的金属马车雕塑,马车上站立着一位衣裙飘逸的天使,似欲乘风归去。从矮墙至那些建筑物,中间有一大片开阔的空地,除了几个来回巡视的带枪警察,杳无人踪。

除了墙,还有这块不可接近的真空地带。

远远地,可以望见薄雾笼罩着的东柏林菩提大街,一条很宽很美的大街,绿阴葱茏。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要去那儿看看的愿望。

但我知道这不可能。

我不能够越墙而过。否则我将永远地留在墙下。这墙拦阻了我。墙原来并不是一个象征。

1985 年夏天,我徘徊在柏林墙下的那个下午,柏林墙似乎还很坚固。我完全没有预料到,在不很长的五年以后,它竟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崩塌、破碎,被拆除、被清理,甚至没来得及让人再看它一眼。

那天,我决意要设法去东柏林。我对那墙充满了好奇。

几天以后,我紧紧捏着护照,穿过那也许叫做海关也许叫做边境的地铁站大厅。

…………

东柏林!

天下着小雨,迷蒙中,那些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修复一新的古典建筑,更显得庄严肃穆,洁净的大街被雨水洗得发亮,小轿车来来往往。我几乎没觉得墙这边和墙那边有什么不同。

快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走到柏林墙下。我久久凝望着柏林墙。

从这一边看这堵墙,墙似乎要比那一边干净些也苍白些。墙上更多的是一片空白。穿着灰色制服的持枪警察如雕像肃立,行人远远且匆匆而过,墙和人之间,是一块荒疏的空白,一片布雷的禁地。

墙在树丛和草地间蜿蜒,犹如一条细长又干瘦的胳膊,将勃兰登堡门下所有的辉煌都紧紧箍在怀里。更如一道无形的锁链,隔绝了封闭了整整一个世界。

暮色中,那狭窄而粗糙的矮墙渐渐隐没于黑暗之中。但在黑暗中,我仍然感觉着墙的存在。我用手触摸到它的冰冷它的坚定……

…………

离开东柏林已是深夜,我通过那墙的出口,走向西柏林。墙留在我的身后。几天以后,我就将飞离这个奇怪的、既相连又相隔的城市,回到我熟悉的那块土地。

我忽然隐隐地感觉着一种悲哀。

人在创造了自己的同时也创造了围墙。那么,人类是终究不能够摆脱围墙了么?

漫长而又短暂的五年过去了。曾经那么坚固那么森严的柏林墙,在岁月的碾磨与撞击下,终于剧烈地摇晃震颤起来,并正在悄悄地消失隐退。昔日的勃兰登堡门下,开放了的边界已成为一个自由市场。那儿正在出售有关柏林墙的纪念品。坚硬的柏林墙的水泥碎片,已被标上价码,任旅游者带到世界各地去……

柏林墙究竟是怎样消失的?

它消失以后,是否还在原地留着残存的墙基?

人类也许还将不断地建造围墙又拆除围墙……可是这世上原来是没有墙的。我只能怀着焦渴的心情,盼望着世上那些所谓的“墙”,早早地、快快地消失。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节)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篇记游散文,作者是按照西柏林一东柏林—西柏林的行踪来安排材料,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的。

B.文章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柏林墙对当时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与隔绝。

C.文章点面结合,先写土耳其男孩被淹死,蕴含着对他的同情;后写许多年轻生命倒在柏林墙下,寄寓了作者对勇者的哀思和赞许。

D.文章用“似乎”来体现柏林墙看似坚固实则“易塌”的特点,用“决意”来表明作者去东柏林态度的坚决,可谓耐人寻味。

8.请概括第一段描写的“柏林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 分)

9.标题“柏林墙消失”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探究。(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l0-13 题。

崔逞,字叔祖,清河人也,魏中尉琰之六世孙。曾祖谅,晋中书令。祖遇,仕后赵,为特进。父瑜,黄门郎。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书令。后燕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慕容宝东走和龙,为留台吏部尚书。及慕容驎立,逞携妻子亡归太祖。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曹,别给吏属,居门下省。寻除御史中丞。太祖攻中山未克,六军乏粮,民多匿谷,问群臣以取粟方略。逞曰:“取椹[注]可以助粮。故飞鸮食椹而改音,《诗》称其事。”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取,过时则落尽。”太祖怒日:“内贼未平,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椹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天兴初,后秦姚兴侵东晋司马德宗襄阳戍,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拓跋遵,遵以闻。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初,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逞、衮乃云“贵主”。太祖怒日:“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 遂赐死。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辈,一奔长安,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太祖深悔之。自是士 人有过者,多见优容。

(节选自《魏书·崔逞传》)

[注]椹:桑椹,又作桑葚,桑树的成熟果实,可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B.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C.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D.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郡,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周制县大郡小,秦统一六国后,郡大县小。

B. 曹,古代官吏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如唐代各州有兵曹、法曹、户曹等。

C.省,本指王宫禁署,后为官署名称,如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

D.阙,原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台,后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逞出身名门,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仕宦之族,先辈曾在魏、晋、后赵等朝任职;他入仕后受到多人器重,多次担任要职。

B.崔逞投奔太祖,起初颇受赏识。慕容驎即位后,崔逞带着妻儿投奔北魏太祖,张衮美言举荐,厚礼相待,并对他委以重任。

C.崔逞侍奉太祖,所为屡不称旨。攻打中山时,他建议让士兵及时采椹当粮,引起太祖不满;后来太祖命他和张衮回击郗恢的不当措辞,二人的回复不合旨意。

D.崔逞后被赐死,影响士人来奔。东晋司马休之等人因听说崔逞被杀而改变初衷,另投他处,太祖深有悔意,从此有过失的士人多被宽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

(2)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韩元吉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注释】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华胥梦:梦境的代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写屏风上画作的诗将画面与主观想象结合起来,给人身临其画之感。

B.面对画面上的江、山,诗人猜出画家画的是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的景色。

C.江、山是这幅画的两个主要元素,山重在丘山沟谷,江则重在烟波浩渺。

D.诗人领略了画面疏松的逼真,又感受到了松下有似飞雨入室带来的清凉。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作者认为“ , ”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2)在《醉翁亭记》中,太守欧阳修在醉翁亭上所饮之酒是“ ”,所食之蔬菜是“ ”。

(3)《卫风•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近年来,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的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被逐步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网络文艺创作不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而必须立足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要在注重流量和粉丝经济的同时,脚踏实地去感受 的伟大变革,为人民创作有温度、有情怀的文艺作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引领时代文化风向。()。但客观而言,与 全球的好茱坞电影、韩剧、日本动漫等成功的文化输出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扬帆出海的历程和经验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外传播的文化影响力也还不够。未来网络文学若要持续引领文化风向,要在世界文学舞台呈现连接网络空间共同体的目标,除了不断加强原创品质的提升,还应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 时代精神,使中国网络文学真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被逐步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B.由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被逐步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C.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在内的网络文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被逐步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

D.由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取得的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被逐步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文化发展战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日千里 气势磅礴 席卷 反应

B.日新月异 气势磅礴 包罗 反映

C.日新月异 波澜壮阔 席卷 反映

D.一日千里 波澜壮阔 包罗 反应

19.下列填如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

B.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气派、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

C.作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

D.成为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风向的使命与担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气派、讲述中国故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每年 11 月中下旬开始,我国将由北向南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中医药在流感的防治方面,历史悠久、优势明显。专家指出,中医治疗流感既不单纯针对病因,也不单纯针对人体内在因素,而是 ,依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比如“伤寒”是因寒邪侵入人体伤了阳气,要初用辛温法,后期回阳,而“温病”则是因热邪伤阴液,要初用辛凉,后期救阴。专家同时提醒:流感患者多会有高热寒战,此时切不可盲目捂汗、出汗,。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流感的发生与正气虚直接相关,捂汗的方法很可能损伤正气。此外,对儿童来说,流感主要的伤害源自并发的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而老年人抵抗力较弱,得流感后容易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还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因此,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个字。(5 分)

在 2019 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运营商公布了 5G 室内基站参考设计。未来,运营商或为每户安装不同功率的基站。室内基站具有高度灵活、易部署和可管可控等特点,这使得其成为 5G 室内通信的重要解决方案。同时,5G 基站趋向微型化,设备功率会随之变小,辐射量也会很有限,不会带来巨量电磁辐射。相对于 5G 室内基站,传统 Wi-Fi 技术不具备完备的移动性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不属于通信网的标准接入单元,无法从根本上代替室内基站。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 430 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 16 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 年影响世界的 100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

2019 年 9 月 27 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 5 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 1.22亿棵真树,其中超 4 成能量由95 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A项,“《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认为”错,原文是“按照这个说法”,所以“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这一观点是后人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推断的。B项,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原因较多,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等原因。D项,从原文看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是“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

2.C C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对比论证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并无突出阐述二者各自的特点。

3.D D项,“中国古代不缺少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说法错误,原文“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

4.B “无废城市”要达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而“将果蔬垃圾通过垃圾中转站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焚烧”明显没能做到“资源化利用”,直接焚烧也未能“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5.C “从事回收、利用的从业者也难以得到经济效益”错误。不合逻辑,“垃圾分类不科学、不严格”与“从事回收、利用的从业者也难以得到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因果关联;从材料二看,回收餐饮垃圾养猪者、分拣可回收垃圾者、废旧回收站、利废加工企业都可有收益;此说法不符合生活实际。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等的能力。

6.化学循环再生技术。将旧衣服重新生成高质量涤纶纤维,重新使用。借力“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与企业和行业机构开展合作,可能多地利用和消除废旧物品。注重科学研究。拓展回收渠道,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研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7. B(“对当时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阻碍与隔绝”表述有误,该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是对“东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8.(1)特点:普通而又奇特。(2)通过极力描写“柏林墙”的普通,来反衬(突出)它给人们带来的恐怖和灾难。照应标题,并为下文写“柏林墙”的倒塌和消失作铺垫。(每点2分)

9. 指横亘在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那座墙体的被拆除、被清理。表达了作者对柏林墙来龙去脉(出现和消失)的追问与思考。流露了作者对虽然柏林墙消失但人心隔阂难以消除的担忧。寄寓了作者希望人们能都拆除心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10.C(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

11.D(“阙”并非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也可指墓阙——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或坛庙阙——位于大型的坛庙大门左右的建筑物等。)

12.B(根据文意,“厚礼相待,对他委以重任”的是太祖,而不是张衮。)

13.(1)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赋(的建议)。[关键词“衔”(怀恨)、“食”(吃食物)、“当”(充当)各1分,大意2分]

(2)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关键词“答”(回复、回击)、“乃”(竟然、却、反而)、“何若”(哪比得上)各1分,大意2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崔逞,字叔祖,清河人,是曹魏时中尉崔琰的六世孙。他的曾祖父崔谅,任晋朝中书令。祖父崔遇,曾在后赵政权做官,任特进。父亲崔瑜,任黄门郎。崔逞年轻时喜欢读书,颇有文才。又遭逢战乱,幼年丧父、生活贫穷,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但从未荒废学业。郡中人举荐他当了上计掾,选补为著作郎,撰写《燕记》。司马昌明任他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后来崔逞被翟辽虏获,被授以中书令之职。后燕的慕容垂消灭翟钊,任命他为秘书监。慕容宝向东逃到和龙,崔逞任留都吏部尚书。等到慕容驎即位时,崔逞带着妻子儿女逃奔归顺北魏太祖。张衮先前极力称赞崔逞,等太祖见到他之后,对他礼遇有加。太祖授予他尚书之职,把政事委任给他,让他总领三十六曹,另外给予属官,在门下省办公。不久授任为御史中丞。太祖攻打中山未能取胜,六军缺乏粮食,百姓大多把谷物藏匿起来,太祖向群臣征询获取粮食的策略。崔逞说:“采摘桑椹可以增加粮食。所以古时猫头鹰吃了桑椹而改变了叫声,《诗经》中就说到这种事。”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赋(的建议)。崔逞又说:“可以让士兵自己及时去采摘,过了季节桑椹全都会落掉。”太祖生气地说:“内部贼人尚未平定,士兵怎么能放下盔甲武器去山林里采收桑椹呢?你这是说的什么话!”由于中山还没有攻克,所以没有治崔逞的罪。天兴初年,后秦姚兴发兵侵犯东晋司马德宗所属的襄阳军营,东晋戍将郗恢迅速派使者骑马前往常山王拓跋遵那里请求援兵,拓跋遵将此事报告给太祖。太祖令崔逞和张衮替拓跋遵写信答复。起初,郗恢在给拓跋遵的信里说“贤兄称雄中原”,太祖认为这句话有悖于君臣的体统,就令崔逞、张衮在回信中也贬抑他的君主的称号来报复他。崔逞、张衮在信中却称“贵主”。太祖大怒道:“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于是赐崔逞死。后来,司马德宗的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被桓玄驱逐,都打算前来投奔,他们到达陈留南边,就把人分成两批,一批投奔长安,一批归附广固。太祖起初听说司马休之等人归降,心中大喜,后来因他没有到来而感到奇怪,就令兖州地方官四处寻访。找到了几个司马休之的随从,问其不来的缘故,都说:“魏国声威远播四方,因此司马休之等人都想要归附朝廷,等到听说崔逞被杀,因而投奔了那两处。”太祖对自己做法深有悔意。从此以后,有过失的士人,多受到太祖优厚宽容。

14.B(“浑疑”表明是诗人的怀疑,而非画家写实)

15.第一问:神游画境,诗人仿佛进入美妙的梦境,成群的仙人就在枕边。(2分)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清幽缥缈,仿佛世外仙境,令人玩味(陶醉)不已。(4分)

1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酿泉为酒 山肴野蔌。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7.B(A项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被纳入文化发展战略,D项“发展……成为……支柱,并被逐步纳入……”搭配不当。)

18.C(一日千里:比喻进展极快,不用作形容时代潮流;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用于文章、运动、潮流等;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席卷形容全部占有,也形容迅速有力地掠过或气势迅猛;包罗就是包含、包括。反映:反照、反射,比喻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反应: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19.A(逻辑应是“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且这是是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方向的具体做法,承接前文,保持一致。)

20.把握了病因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保护好正气才能抵御疾病;这两类人群应格外重视预防(重点要做好这两类人群的防护) (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2019年,5G室内基站参考设计公布;基站将成5G室内通信重要解决方案且不会带来巨量电磁辐射;Wi-Fi技术无法从根本上代替它(共5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提示】

这是典型的给定情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为辩论会,任务为写辩论词,既要辩护即立论,又要驳斥即驳论;选择辩论方即确定文章立意、观点。两则材料各有所指,材料一指向“呐喊”,材料二指向“行动”,而论题中的“比……更重要”则是对此二者的一种选择;一旦选择,即为文章立意,且在文中必须对二者进行比较,为选择的进行辩护,对未选择的进行批驳。标题可以是论题,也可以自拟。写作内容要体现材料内容,但可以不止于材料内容。

辩论是双方互相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说明一定的事情和问题,以图战胜对方,有时还要揭露对方的矛盾,驳斥对方的错误,力求最后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格式为: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我方观点)是……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写好辩论词要有例证、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逻辑,经得起推敲,如果一辩稿中逻辑漏洞太大就容易被对方攻击。

【审题】

第一则情境材料是瑞典少女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面斥各国领导人后,拥有了超过430万的粉丝,登上了杂志封面,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的事件,由此彰显出“呐喊”的作用,它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任何一件事所取得的非凡效果都是从宣传开始的。

第二则情境材料是“蚂蚁森林”通过“绿色出行攒能量,从而转化为种植真树”的方式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目前已带动了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种植了1.22亿棵真树,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蚂蚁森林”通过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行动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是任务指令。由“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可知,辩论的起点是上述两个材料,“环保”也应成为写作的起点,文章不能脱离此内容指令。其次,考生必须围绕“呐喊和行动谁更重要”这一辩题进行写作,且必须选择其中一方(不可写两者皆重要),辩词中既要为本方观点进行辩护,又要有驳斥对方观点。另还需要明确对象指令,要有角色意识,凸显“中国青年”的角色。

其二是体式指令:写一篇辩论稿,文章语言符合辩论稿的特点,如:对方辩友等。

据此,文章可做如下立论:

1.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励志中学的一部分同学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为何钦佩,应该是源于生活中少有“针对全球生态问题”敢于发声的人,因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也因此现实生活中少有注意保护环境、讲究绿色生活的人,这就证明“呐喊”本身就是一种号召、一种唤醒,它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其中的要害,从而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这远比一个人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所带来的实际效应更大。

2.行动比呐喊更重要: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呐喊”固然重要,但是最终衡量全球生态是否有所好转,还是要看有多少人在“行动”。由此可知,“呐喊”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适当结合材料)

【考场佳作】

行动,改变世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以及各位辩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在环境与生态保护上行动与呐喊何者更重要的问题,我方始终坚持行动胜于呐喊的观点,因为只有行动方可使人类走出生态破坏、环境恶劣的“围城”。

我方看来,行动即实践,才是改变世界,走出僵局和困境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过程,那么保护修缮也绝非朝夕之功。我方不否认要先认清问题再解决矛盾,但同样也不认同只呐喊而放任自流的态度,其结果终将祸及己身。

近年来,雾霾预警的频发、森林面积的萎缩、垃圾围城的困境等现象都成了我们经济发展前路不可规避的险滩绝壁。中国当下的困难并非个例.早在上个世纪初,梭罗在《民尔登湖》已宣告“工业的利爪将伸向世界的各个脚落。”可见,环境保护早是人类发展的题中之义。

破坏与消亡是否已成定局?

不过因为你行动在此过少而想得看,曾经的沙地在库布齐人的治然理下绿浪蓊郁;望,浙江水道在河长制的实行下重焕锦鳞游泳的生机;见,三江湿地上兼葭苍苍,鹤唳朝阳。

而这一切,都是人民辛艰汗水与踏实坚持的成果。

浙江小伙沈钧亮创建的“蚂蚁森林“积攒“绿色能量“,让荒滩沙丘变为华盖荫荫的人间奇迹不也是众人特别是当代青年扎实苦干的成绩吗?

所以说,对方辩友,呐喊恐怕比不得行动来得真实而强劲吧!瑞典少女格薷塔·通贝里在国际气侯变化大会上的侃侃而谈,固然令人深省,但是再伟大的想法不付诸实践都不过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诚然,呐喊在一些领域与问题内有震人心神的伟大力量,一如鲁迅先生“可是向来如此,就对吗?”的凝重呼告唤醒了不知多少麻木的魂灵。可是,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层面,实干才真能致变世界,为我们的明天拨开阴霾,拂去黄沙,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重回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的怀抱。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励志中学的同学,让我们以实干改变世界,以奋斗成就辉煌。方此,当我们在落日的地年线上再回首时,必是草木蔓发,青山可望!

声震四方勇于行

对方辩手、各位观众:

我方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呐喊,从广义上理解是一种意在唤醒他人的力量。声震四方,其威力远远超过无声无息的埋头苦干。

呐喊,能够让更多人听到时代的呼唤。十六岁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拥有百万粉丝的她,其每一句环保宣言必将引起潮水般的的深思与回响。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日,更多人能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紧迫性,于屏幕前重新审视自己麻木的内心,在格蕾塔的号召下重新凝视“风云突变”的世界,其力量何其巨大!

呐喊,不仅是情至深处的呼啸,更是饱含忧虑的劝告。如果认为它只是空喊口号,那必将错失其深意。若无“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呐喊,碌于农耕的百姓怎会拨冗植树?若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呐喊,又会有多少餐厅仍图暴利出售鱼翅?伏契克临终前的忧叹仍使我们譬醒:“人类,我爱你们,可你们要警惕啊。”这是他的呐喊,致使多少青年反思。呐喊如比必要,甚至比行动更重要。

对方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我方不敢认同。试看中国垃圾分类,从多年前引入分类垃圾桶,到如今终于起步,其进程之慢,恐怕是过于信赖行动所致。没有一声震聋发聩的呐喊,垃圾分类必将在难以依靠的所谓行动中无限滞留。“蚂蚁森林”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欣然所见的,但其归根结底是企业良知驱动之下的“呐喊”所推动产生的。如果纯粹依靠一个人的行动,且不说运树、挖坑之艰难,光是其效率便令人堪忧。不如企业一声呐喊,使双方达成共识,让时间与精力合理使用,让行动在呐喊的指导下真正有用。若你要说,中国的植树节使人们积极投身于种树,是行动的有力体现,那么,我会告诉你,先有了植树节这一呐喊的鼓舞与推动才有了行动的开花结果。没有呐喊,行动终归是自发的松散行为,成不了气候。

以上是我方的主要观点,现进行总结:行动固然有成效,但其强大作用建立在有力的呐喊之上。没有呐喊,就谈不上真正有意义的行动。所以,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声震寰宇在前,方能惊起国人环保之心。使地球家园更加清洁美丽,也因我们共同的呐喊更有活力。

我方发言完毕。

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的考题。老师看了,都说不难,可是学生做了,却不是很顺手,觉的没有见过,学过的知识用不上,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是2019年的一道中考题,以此题为例展开论述。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容式触摸屏

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设备,都使用触摸屏,触摸屏是通过传感器来感知物体在屏上的运动的,目前触摸屏大多采用电容式触摸屏。

电容通常是由两片相距很近的导电极板组成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多层复合玻璃,在夹层中涂有具有导电性且透明的薄膜材料。当手指触碰到触摸屏时,手指和导电薄膜就会形成一个电容,将人体上的电荷传递到触摸屏上。通过触摸屏周边分布的电极检测电荷分布的变化,就可以计算触摸点的位置,进而感知手指在屏上的运动轨迹。如果用较厚的绝缘材料把手指与导电薄膜隔离,无法形成有效电容,就不能正常操作触摸屏了。

1. 电容式触摸屏夹层中的薄膜材料是导体(选填“导体”或“绝缘体”)。通过触摸屏周边分布的电极检测电荷分布的变化,可感知手指的运动轨迹。

2. 冬天,戴上厚厚的绝缘材料做成的保暖手套,不能正常操作电容式触摸屏的原因是无法形成有效电容。要制作一副保暖触摸屏手套,你的方法是在保暖手套中植入金属导线。

一、这样的试题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阅读性。提问的问题不多,但是短文内容不少。要求学生能阅读、会阅读,在短时间内要从短文内容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注重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速度,这就考察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情景性。试题不再是枯燥的物理问题,而是丰富了故事情节,增加了事件的情景性。具有了人文性和可阅读性。

3、陌生性。对于学生来说,短文内容一定不是课本上的内容,而是一些比较陌生的科学现象或者是教学技术。陌生的内容,陌生的生活情景,学生看到这些内容,自己没有学过,还有陌生的名词术语,一下子就慌了。其实这些内容,不是要让你弄懂其中的名词术语,不是让你把整个短文内容全部全懂。而是让你通过阅读,能够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能够答出后面的问题就可以了。

4、趣味性。短文内容多是科学技术、生活热点等知识前沿的内容,尽管似懂非懂,但是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科学知识和道理,犹如隧道中的一点亮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

5、科学性。短文内容和物理知识相关,讲得是科学道理和科学现象,并提炼出一些简单的,与物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用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

二、那么怎样才能完成好此类中考试题呢?

首先,要搞清楚这类题考查的目的是什么。

1、从物理角度讲,除了要考察物理知识掌握情况以外,还会考察学生能否将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相互联系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阅读能力。现在我国中高考试题,注重了语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并且渗透到各个学科。包括物理学科在内,在中考物理试题各个题型中,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增加,但是试题内容却增加了不少。要求学生能从试题中快速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和中考训练中要注重这些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其次,是要掌握一些答题的技巧。

完成这类题应该经过三个环节。

1) 是粗读,了解整个短文内容的梗概。

2) 是精读,找出短文内容中关键的语句,敏感性的字词,并用笔勾画出来。

3) 是带着问题去读,根据短文后面提供的问题,在短文内容中寻找线索,找到“蛛丝马迹”,联系物理知识点,最后解答。

三、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下面是2018年的一道中考物理阅读题,请大家尝试阅读,并完成试题后面提出的问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目标月球背面

一直以来,人类从地球上直接观测月球,只能观测到一面,从来没能直接观测到月球的背面。2018年年底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目标直击月球背面,它将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登陆的探测器。今年5月,我国已成功发射“鹊桥”中继卫星,建立了月球背面与地面之间通信联系的“中转站”,为确保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做好了准备。

为什么我们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呢?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并且月球背向地球的半球离地球远,受到地球的引力小。如果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相等,那么月球上同一部分与地球距离会发生变化,使其所受地球引力发生变化。这导致月球不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即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由于“潮汐锁定”,使得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因此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

(1) “鹊桥”卫星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是牛顿

(2) 如图所示,若A和B是月球A上两块同样的岩石,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分别为FA和FB,则FA > FB(选填“>”“<”或“=”)。

(3)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为什么我们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可以构建月球绕地球运行过程的动态模型,构建这个模型应抓住的关键是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的周期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股票)

下一篇:国债期货简称(国债期货开户条件)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