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基金一对多(基金能买吗)

2023-06-15 19:10分类:熊市操作 阅读:

1月11日,多家基金公司向蓝鲸财经确认,监管部门于近期向辖下资管机构进行窗口指导,要求资管计划以后禁止通过信托放贷款,基金专户和券商资管投信托贷款被紧急叫停。

关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贷款类业务的监管规定,要求如下:

1、不得新增参与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贷款类业务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一对多)。

2、已参与上述贷款类业务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自然到期结束,不得展期。

3、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一对一)参与上述贷款类业务的,管理人应切实履行管理人职责,向上应穿透识别委托人的资金来源,确保资金来源为委托人自有资金,不存在委托人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向下做好借款人的尽职调查、信用风险防范等工作,其他监管机构有相关要求的,也应从其规定。

已参与上述贷款类业务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发生兑付风险的,管理人应及时向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报告。管理人应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风险处置工作,不得刚性兑付,同时应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工作人员向蓝鲸财经表示:“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分为‘一对多’专户和‘一对一’专户,如果客户是多人,就是一对多,客户只有一家,就是一对一。和普通公募产品不同的是,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的门槛一般是100万,是一种不能公开募集、类私募的产品。”

上述人员还表示,此项政策主要是针对证券的集合理财产品、基金专户产品,对公募业务影响不大。

按照监管的要求,以后资管计划将不能通过信托放贷款。具体来说,就是一对多产品,不得投资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贷款类业务;一对一产品,如果投资委贷或信托贷款类,向上穿透不得存在募集资金的情况。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将停止对投贷款项目的集合计划备案。

 

作为基民,除了要懂得基本的基金操作外,对基金相关知识也需要有所了解。基金专户一对一和一对多一直被提及,但两者到底存在哪些区别呢?跟本文一起来学习基金专户一对一和一对多区别。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区别,基金专户一对一和一对多在募集对象、募集起点及赎回等方面的区别。在募集对象上,基金专户一对一顾名思义,其募集人数只能是一人,而一对多的募集人群则可达到2~200人;在募集起点上,基金专户一对一的起点为5000万,而一对多的起点一般为100万;在赎回方面,基金专户一对一的赎回更加的灵活,即在合同期内都可以进行追加和体现,而一对多每年只开发一次赎回,非开放期进行赎回则需要支付高昂的赎回费。

其次,基金专户一对一和一对多区别主要为业绩基准和管理费率差异大。其中在业绩基准方面,一对一的提成要明显高于一对多,其年收益率一般需要超过8%才能提取业绩报酬,而一对多只需达到6%即可;而在管理费率方面,一对多的实际管理费率一般为0.75%,而一对一的实际管理费用则达到0.9%~1.5%。

最后,基金专户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区别体现在“性价比”上。对基金经理而言,一对多业务募集规模一般为5000万-1亿之间,按照1%管理费提取,一年获得的管理费最高才达到100万,而这几乎还无法支付其工资。而一对一业务不同,其门槛高达5000万,一般基金公司的规模可以超过5亿,因此单管理费就大大高出一对多业务。此外,一对多业务在发行和运作上也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成本,因为相较于一对一业务,一对多需要更多的投资经理来匹配。

以上就是基金专户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主要区别,其实在某一定程度上,基金专户的运作方式类似于私募基金,只是它是在公募基金的大前提下进行的,而基金专户一对一和一对多正是其业务运作的两种模式。

查询更多基金排名、基金净值、基金收益、基金管理人信息等敬请登录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http://dc.simuwang.com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

2022年第一个季度,资本市场对于基金投资者而言可以说十分不友好。

公募基金赚钱能力减弱,新基金发行市场认购热情骤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1、基金赚钱能力减弱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3.91%,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1.61%,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49%。

而在2021年同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79%,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37%,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0.54%。

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基金赚钱能力大幅下滑。

另外,盘点管理规模300亿以上的主动基金经理一季度业绩,无一人获取正收益。

表现最好的广发基金的傅友兴亏9.71%,44位主动基金经理亏损幅度在15%附近。其中,千亿“顶流”易方达基金张坤一季度亏17.78%,医药女神中欧基金葛兰亏14.57%,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亏20.79%。此外,睿远基金傅鹏博、朱璘亏损25%,排名垫底。

不过,公募基金公司正通过自购旗下偏股基金以提振市场信心。

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63家基金公司已发布近90则自购公告,累计自购122次,合计自购金额20.48亿元。其中汇添富基金和南方基金已完成自购旗下股票型基金金额均超2亿元。

有分析称,2021年全年基金公司自购金额61.49亿元,今年一季度刚过,自购金额已达去年全年金额的三分之一,二季度随着公募基金持续落实自购,自购金额将继续扩大。

2、基金发行遇“寒冬”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基金发行市场共有386只基金成立,合计募集资金规模2738.29亿元。

去年同期,新发基金成立423只,发行规模为10688亿,同比来看,今年一季度分别下滑8.7%和74%。

而环比来看,2021年四季度基金发行规模为6314亿元,今年一季度发行规模下降57%。一季度基金发行遭遇“寒冬”。

以月份来看,其中1月发行1188.20亿,2月份因春节长假影响,发行快速下降至337.67亿,创下近三年来单月募集规模新低。而3月份则回升至1212.42亿,创今年一季度高点,不过仍处于近年来月度发行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从产品类型角度分析,权益类产品发行占比有趋弱之势,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基金受到追捧。

数据显示,一季度股票型基金发行了83只,但募资仅有219.08亿,平均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仅有2.64亿。而追求平稳,风险较小的债券基金发行达到994.82亿,单只基金平均募集14.21亿,远远超过股票型基金。

此外追求收益又兼顾适度风险的混合型基金募资最大,一季度合计发行1344.04亿元,接近总额的50%。可见一季度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基金最受追捧,占比超过85%,意味着股票市场新增资金或不多。

3、基金经理离职增加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一季度,有64家基金公司的87位基金经理离任。

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3家基金公司和65位基金经理。

而更为显著的是,离职名单不乏业内明星基金经理。除周应波,还包括兴全500亿顶流基金经理董承非、农银汇理的赵诣、博时基金“医药一哥”金葛晨、国泰基金老将杨飞、华安基金的崔莹、宝盈基金的肖肖以及浙商基金的查晓磊等等。

比如,年初,董承非正式宣告从兴证全球基金离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董承非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的从业机构已于2月14日变为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3月23日,管理422亿资金的2020年“四冠王”赵诣卸任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业内消息指,赵诣离职农银汇理基金后,下一站或为泉果基金。

3月30日,管理600亿基金的周应波卸任在中欧基金管理的最后一只基金。

背后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或与4月1日《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有一定关系。《办法》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聘用从其他机构离任未满6个月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

这意味着,4月1日以后,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如果离职,要在半年以后才能上岗从事相关工作。这或许也是助推了今年一季度离职潮集中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

4、二季度还值得期待吗?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提到,基金发行情况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情况有较大关联。他预计,市场行情在后市可能会出现较好的回升,而新基金在下半年也可能会有较好的发行机会。二季度甚至三、四季度相较于一季度而言,可能会有大幅回升的态势。在股市好转的情况下,权益类基金的发行规模也可能会超越债基。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也发布了新一季度的市场展望及投资策略。多家基金公司表示,二季度市场的波动将明显缩小,但整体仍偏向震荡。

景顺长城基金在《2022年2季度经济展望及投资策略报告》指出,前期市场出现连续回调,对投资者信心带来严重打击,而国务院金稳委会议的召开直面投资者关切问题,对稳定市场预期、缓解市场忧虑、提振市场信心有积极作用,同时有效缓解了市场出现的负反馈效应,反映高层对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后续市场信心的维持及巩固有赖于积极政策的尽快出台及落地。未来随着海外俄乌冲突影响钝化、政策的不断推进及发力、投资者预期及情绪的企稳,市场将会回归到正常的基本面投资中来。A 股经历连续大幅回调后,目前估值水平进入历史偏低区域,已相当具备吸引力,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谈及具体的投资机会,博时基金表示,配置上建议维持权益、固收类资产相对均衡。就A股市场而言,一方面,建议关注低估值的能源通胀链,包括石油石化(石油开采/油服)、煤炭等;另一方面,成长板块中,建议关注调整较深、拥挤度压力释放较为充分、且景气依然向好的新能源链条(包括光伏和风电)。债市方面,积极把握利率机会,重视中下游企业反转带来的机会,中长久期高评级二级资本债可择机配置。

在平安基金看来,随着市场的回调,A股的估值水平进一步下降,系统性风险基本释放完毕,权益类资产的性价比持续凸显,具备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具体来看,一是在全球视角下,中国资产的配置性价比优势明显;二是从大类资产角度看,目前股债性价比已经处于历史上相对较高的水平,大量资产的估值回到了相当有性价比的区域。“建议多点布局、均衡配置,重点关注需求确定性向好、盈利模式变化不大但估值回落较多以及今年基本面可能迎来拐点的板块或个股。”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基金投资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不算难。不过,如果是对基金没什么了解的话,还是不能随便买。如果买得对象或方法不对,还是有可能掉坑里的。那么,买基金需要注意什么呢?

买基金需要注意什么?

买基金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对各类基金的风险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很多人在买基金时,仅仅只看收益,却毫不关注它的风险,这显然是不对的。

殊不知,我们看到的基金收益,并不是我们可以实际拿到的收益,而是过去一段时间的收益。所以一只基金看起来收益很高,可当自己买了之后,可能就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另外还需要知道的是,基金的收益其实是跟风险成正比的。所以那些看起来收益高的基金,实际上风险也很高。而风险高就意味着亏钱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光想着赚钱的时候,可能也正面临着很大的赔钱风险。

由于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等级有很大不同,所以在买基金前,要对基金的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自己买的基金有多大亏钱的可能、有机会赚多少有一个心理预期,别等到亏损真的出现时手足无措。

其次,就是规避那些清盘风险较大的基金。一只基金并不一定一直都能存在,因为也有可能会被清盘。基金清盘就等于是把基金注销,从此消失不见。

虽然基金清盘后,会把基金剩余的资产变现还给投资者,可如果投资者在买了之后到清盘之前一直都没赚到钱,照样还是会亏。如果基金不清盘,未来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可一旦清盘,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就算买的基金在清盘之前赚了一点钱,持有这样的基金也未必划算。因为一只基金清盘后,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把钱退给投资者,在这段时间也不会产生多少收益,或许就会错过其他赚钱的机会。

一般来说,那些规模不超过5000万的基金,都有清盘的风险,所以买基金时尽量不去买这些基金。

再次,就是不要尝试做超短线。有些人在买基金时,可能希望买了之后马上就赚到钱,然后马上就卖掉,将利润落袋为安。这种想法虽然没错,但实际上却很难行得通,如果真要这么做,大概率是很难赚到钱的。

因为基金本就不是适合做超短线投资的投资产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短期涨跌很难预测,还有成交价格的滞后性、交易成本等问题。

比如买了一只开放式基金,刚买入两天就赚了5%,这个收益率看起来已经很不错了。别说两天赚5%,就是一个月赚5%都算不错的了。然而,如果看到基金赚了5%就立马把它卖掉,实际到手的收益可就未必还有5%。

因为开放式基金如果持有不到7天就买,需要支付较高的赎回费,赎回费率最高可达1.5%。另外,赚的这5%其实是按前一天的净值算的,而赎回基金的净值是按当天的净值算的。如果当天的基金净值又跌了3%,就只赚2%了,如果再减去1.5%的赎回费,到手收益便仅剩0.5%。

所以,做基金超短线,别的不说,仅申购和赎回费就够让人喝一壶的了。

作者:龙小林/ 审核:赵溪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选股八步法(股票选股五步法是什么)

下一篇:股市跟风效应(跟风指数)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