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基金一对多专户什么意思(基金一对多)

2023-06-03 11:53分类:炒股指导 阅读:

1月11日,多家基金公司向蓝鲸财经确认,监管部门于近期向辖下资管机构进行窗口指导,要求资管计划以后禁止通过信托放贷款,基金专户和券商资管投信托贷款被紧急叫停。

关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贷款类业务的监管规定,要求如下:

1、不得新增参与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贷款类业务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一对多)。

2、已参与上述贷款类业务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自然到期结束,不得展期。

3、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一对一)参与上述贷款类业务的,管理人应切实履行管理人职责,向上应穿透识别委托人的资金来源,确保资金来源为委托人自有资金,不存在委托人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向下做好借款人的尽职调查、信用风险防范等工作,其他监管机构有相关要求的,也应从其规定。

已参与上述贷款类业务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发生兑付风险的,管理人应及时向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报告。管理人应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风险处置工作,不得刚性兑付,同时应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工作人员向蓝鲸财经表示:“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分为‘一对多’专户和‘一对一’专户,如果客户是多人,就是一对多,客户只有一家,就是一对一。和普通公募产品不同的是,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的门槛一般是100万,是一种不能公开募集、类私募的产品。”

上述人员还表示,此项政策主要是针对证券的集合理财产品、基金专户产品,对公募业务影响不大。

按照监管的要求,以后资管计划将不能通过信托放贷款。具体来说,就是一对多产品,不得投资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贷款类业务;一对一产品,如果投资委贷或信托贷款类,向上穿透不得存在募集资金的情况。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将停止对投贷款项目的集合计划备案。

 

经常有投资者朋友来问我,伍治坚你们提供的专户理财服务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和我外面买的基金有什么区别么?今天就让我来好好谈谈这个问题。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让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基金的基本概念。

现代概念上的共同基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那一年在美国的波士顿,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被发起建立。该基金于1928年上市,并最终成为著名的MFS Investment Management。State Street被指定为该基金的托管人。

上面的图表是这样的商业模式的一个简单例子。共同基金被设置为一个合法的持有资本的投资者池。其注册地通常在一个免税地,比如开曼群岛或Delaware,或爱尔兰,这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来源地。当然税率并不是唯一的考量,但确实是大部分情况下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基金经理,如Fidelity,JP Morgan,或Templeton等,会和基金签署投资协议。该协议定义了基金经理的职责和服务范围,以及投资目标。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范围可以涵盖很多资产,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

作为回报,基金经理会向其管理的基金收取一定的费用。基金这种投资形式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它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方式让大家把钱放在一个池子里(基金)让基金经理可以一次性比较高效的管理。就好比大家聚在一起坐同一辆巴士去一个地方,而基金经理就是这辆巴士的司机。由于大家都坐在同一辆巴士上,司机只要开一次就行了,不需要像出租车司机那样每次来回接送不同的客人。

虽然基金管理形式有上面提到的这些好处,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整个基金行业暴露了很多问题。

如上图所示,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世界的对冲基金投资者大约提出了总共1000亿美元左右赎回申请。这也很好理解,金融危机发生了,大家都缺钱,所以很多人向基金经理提出申请要求卖出自己在基金中的投资份额,取回现金。但这之中有大约15%,即150亿美元左右的赎回申请被基金经理拒绝了。比如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列表,有不少非常著名的基金,如Fortress, Tudor Investment等,都暂停了基金的赎回。

基金经理给出了五花八门各种理由来驳回投资者的赎回申请,比如现在市场价格波动很大,投资者应该再等等;我投资的品种流动性很差,找不到卖家等等。这些理由引起了很多争议,也导致了不少法律诉讼。很多投资者在2008年危机之后才意识到原来投资基金还有这么多风险,可谓真正学到了血的教训。

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法律诉讼的例子。这个法律纠纷发生在2010年,介于Randy Lerner和他投资的基金经理Paige Capital之间。Randy是一名富商,也是英国足球俱乐部阿斯顿维拉的老板。在2010年,Randy决定从他投资的一家基金,Paige Capital中赎回自己的份额。但是该请求遭到了拒绝(因为赎回的资金量比较大,超过了该基金总规模的20%)。

Paige Capital的基金经理Chris Paige是这么说的:你(Randy)不可能赢,因为你在仲裁费用上的支出就要比你计划赎回的资金更多。我们(基金经理)决定你的钱的最佳用途,而你自己的想法是无关紧要的。

后来仲裁庭裁决Randy胜诉,Paige Capital需要执行投资者的赎回要求。但是你可以想象作为投资者需要度过的那些心惊胆战的不眠之夜,以及在诉讼上花费的时间和律师费。

这也是为什么在2008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专户理财,而不是基金的形式去投资他们的资金。事实上很多非常大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和大学基金会,在2008年以后就只投专户理财而摒弃了基金投资方式。下面就来讲讲专户理财的概念。

和上面提到的基金管理形式不同,专户理财的结构是一对多,即一个管理经理同时管理多个投资专户(比如上图中的张三,李四,王五等)。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他们自己的专户就是一个小型的基金,里面管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资金,和其他投资者的资金隔离开来,而不是像上面基金的形式那样混起来。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专户理财的优点是他可以为投资者度身定做最适合他自己的投资策略。在上图中,张三,李四和王五投资的产品和策略都可以不同,从而满足每一个投资者不同的个性化的投资需求。

当然,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巴士和出租车的区别,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专户理财的成本会比较高。这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度身定做。大家知道,私人定制的服务,因为受规模所限,总是要比可以大批量复制的服务更贵一些。其次是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专户管理经理能够管理的账户数量有限。即使是铁人,他能够管理的账户数量也有上限,比如20个或者30个。事实上如果经理告诉你他管了100多个这样的账户你可能就要开始担心了。那么这就决定了专户经理的收费需要比基金经理高,因为对于一个基金来讲的话,理论上可以管理的投资者数量和基金规模没有上限。

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上面提到的传统束缚正在被革命性的颠覆。比如我公司提供的五福全球配置专户管理服务,管理费是每年0.4%,不收业绩分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将这个费用去和其他基金比较一下,你会发现这个管理费要比绝大多数的基金都更为低廉。同时由于我们提供的是以被动型指数基金为核心的多资产配置服务,并不需要很频繁的交易,因此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管理。这样的科技创新突破了上面提到的账户管理数的限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这也是我们可以以如此低廉的费用实现专户管理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讲,专户理财的管理形式如上图所示。首先投资者需要和专户管理经理签订一个投资管理协议,在协议中明确投资的目标,专户管理经理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管理的费用。然后投资者需要自己在去开一个券商账户。因为这个券商账户属于投资人自己,所以这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以及24小时实时的透明程度。任何时候投资人都可以登陆进自己的券商账户查阅该账户的盈亏,费用和市值。

对于专户管理经理来说,投资人需要授权专户经理去管理被指定的券商账户,但是其权限仅限于管理,而无法提现。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有一些朋友把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给专户经理,让经理代为管理。这样的做法非常不正规,因为有了投资者的用户名和密码,理论上经理可以把券商账户中的钱转出去。我们公司不接受这样的做法。更加职业化的操作是投资人通过券商授权专户管理经理的权限,然后专户管理经理有另外一套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登陆投资者的券商账户进行操作。

最后总结一下专户理财和基金的区别。在资金管理上,专户理财将每个投资者的资金单独分开(每人一辆私车),而基金的做法则是把所有投资者的资金混在一起(一辆大巴)。由于专户理财的账户在投资者名下,可以从最大程度上杜绝经理的欺诈风险。从法律上来说,专户理财的资金属于投资者自己,而如果投资者购买基金,那么投资资金的法律拥有着是基金本身。专户理财可以24小时随时查阅自己账户的盈亏,投资细分,和流水账,而所有这些在基金投资中是做不到的。从灵活程度来讲,专户理财投资者可以随时充值或者取现,而如果投资基金的话,其灵活程度则要取决于基金的种类(比如有些提供日流动性,有些则需要等几个月,甚至几年)。简而言之,专户理财是投资者自己做主,而基金的话则是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共同做主。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伍治坚是《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的作者。在京东,淘宝或者当当搜索书名或者作者名,都可以购买到该书。

 

 

最受市场关注的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睿远基金”)上月末获批文之后,即将开业,预计将于12月初发行公司旗下首只“一对多”专户产品,其公募产品也在准备中,估计于明年发行。

 

据悉,招商银行、东方证券、兴业证券、中信证券等少数机构,将限量发行睿远基金的“一对多”专户。来自代销渠道的消息称,基金期限为3+2年(满3年可赎回,支付赎回费用1%,5年后免赎回费)。

今年10月26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睿远基金获批,这是国内最著名的价值投资践行者陈光明发起的基金公司。

在睿远基金筹备期间,“聪明投资者”创始人之一范恩洁(笔名“艾暄之城”)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委托,参与基金行业20周年书籍的编著,曾独家深度访谈陈光明,这是他关于管理和投资价值观较完整的一次对外表述。

公开资料显示,陈光明将持股睿远基金55%,为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前兴全基金副总傅鹏博持股32.51%,原国泰君安合规总监、副总裁、首席风险官刘桂芳持股7.5%,原招商银行总部财富管理部、零售银行部财富产品负责人林敏持股4.99%。

这绝对是中国公募基金最强战车。

不仅如此,据“聪明投资者”了解,睿远基金的研究团队,还包括“白金分析师”吴非、原百度战略副总裁金宇、原交银施罗德首席基金经理唐倩,等等。

圈内资深投资人告诉“聪明投资者”,睿远基金的研究团队,可谓是国内现象级的研究团队。

资料显示,吴非曾在2008~2014年连续七年获新财富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第一名,并于2014年被评为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而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15年历史里,一共仅有10位分析师获得白金分析师。

金宇是来自实业界的大佬,据称将负责睿远基金的TMT研究组。

2003年12月-2013年2月,金宇任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负责互联网、传媒和电子行业研究。2008-2010年获评新财富传播和文化行业第一名,2011-2012年获机构投资者中国互联网研究最佳分析师。

2013年2月-2017年8月,金宇担任百度集团战略副总裁,直接向CEO汇报工作,负责集团战略规划以及核心业务的战略落地。2017年9月-2018年4月,金宇任百度资本董事总经理。

唐倩原为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的首席基金经理,也是交银稳健配置的基金经理,将负责睿远基金研究舰队的消费组。

唐倩是个资深的投资人。历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中银国际分析师,香港雷曼兄弟证券公司研究员,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 2013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历任权益部副总经理。

TMT和消费这些大行业,都是组队研究,研究呈航母舰队形态,舰船上有舰组,舰队和舰首的阵容都堪称“豪华”。

除了权益投资的强大阵容,睿远的固定收益负责人来自上海银行资管部老总,管理过上万亿资产,曾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

据悉,在睿远基金成立初期,公司旗下产品的基金经理,将由陈光明和傅鹏博亲自挂帅。陈光明将负责公司的专户业务,傅鹏博负责公募业务。

今年4月,“聪明投资者”曾走访陈光明。接近4个小时的访谈,陈光明不回避任何问题,回答非常坦诚。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听陈光明讲价值投资,但却是我们在收集大量公开资料、参加若干小范围分享之后,首次听到他对价值观的最完整阐述,尤其是作为公募基金的管理者,如何践行对于投资人的“信义责任”。

访谈过去半年多时间了,回想起来,很多表述还是很打动人!

至少这些话,值得投资者鼓掌、行业深思!!!

1,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至于结果,有一句话叫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2,做投资,客户心理是必须考虑的。就像你是开车的司机,客户是坐在旁边的副驾驶员。你不能自己觉得开快车没问题、客户提心吊胆的,做好投资者沟通,非常非常重要。

3,做公募基金,这是我们的一个小情怀,希望能够为很多人服务,能为未来大家的养老服务。

4,资产管理行业里,作为企业,最核心的就是对内经营人才,对外经营信任。作为企业管理人,最大的挑战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5,如果1000亿资金,每年15%的回报,能做到20年,相当于2万亿。管好这些钱,不是自然而然就是巨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么?

6,我内心一直非常认可一句话,“守方圆,知进退”。未来的机会,创造价值的人,压力会越来越小,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这样。

现年44岁的陈光明是原东证资管董事长,亲自管理的东方红4号,从2009年成立到2017年年底,收益近9倍。

作为国内价值投资的领军人物,陈光明告诉聪明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核心关键点在于选公司、选企业,这是我们拿手的,或者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我一直是认为,我是一个选股者。我做了这么多年了,即使做了董事长,也一直是一个选股的手艺人。”

以下是“聪明投资者”与“选股手艺人”陈光明的部分对话记录。

 

一、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1,聪明投资者:这么多年践行价值投资,你认为,要坚持价值投资,重要的是什么?

陈光明:我觉得,坚持价值投资有两个要求:

第一,要跟长期投资连在一起,不是说一定要投长,但是,价格反映价值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在不确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求有长期价值投资的机制。

否则,万一一两年价格就是不反应价值。如果公司老总任期可能只有三年,基金经理考核最多一两年,就无法支持这样的模式。

另外,还要有长钱的配合。我们发现,短钱做不了的。纵使公司内部可以决定考核期,但是资金决定不了的话,还是没有用。

我们为什么要长钱,为什么要发三年期产品?是希望尽量能够让持有人享受到中长期收益,每次看到很多人在高点买,在低点割肉,都非常心疼。

为什么?一般买在高点的客户,可能会先亏,然后在净值反弹到九毛到1块1之间的时候,赎回三分之二以上。等赚50%的时候,可能剩1/5的份额都不到。到了赚几倍的时候,一看,发现没有多少人。

就像我们东方红4号,虽然净值翻了九倍了,但从头到尾持有的客户占比也是比较低的。而如果是封闭三年的产品,产品赚钱,投资者是实实在在赚到的。

我们一定要为客户的长远利益考虑。短期我们没办法预测,也没有这样的能力。长期来看,我觉得我们有这个能力,但是最后的转化效率太低了,实在太可惜了。

投资者往往市场热的时候进场,市场相对低点的时候又远离市场。

在市场这么大跌的时候,比如2008年、2011年,总是会跌一点的,不能以短期的跌与否,来衡量你到底做得好还是坏。

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考核指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实压力,我们能理解。在现实压力面前,当时招行选择一起来做长期投资的试点,不容易。

短期的结果确实是很难预料的。我也没想到去年能那么火,价值投资变得这么火。但是我认为,我们这样的做法,大概率能够获得长期的回报,比较可观的长期回报。

当时我们只是认为,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至于结果,一直有一句话叫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认为,佛学中有很多智慧很有道理,你越在乎短期的结果,你越得不到。

 

二、投资人作为“司机”,须考虑“副驾驶”的心理

2,聪明投资者:巴菲特说,价值投资者夜夜安枕,你是否夜夜安枕?

陈光明:我自己现在买公司,基本比较安稳了,但是我希望客户也能够安枕。

做投资,客户的心理是必须考虑的。原因很简单,就像你是“开车”的,客户就是坐在旁边的“副驾驶”。

你开车自己觉得没问题,嗙嗙嗙就走了。客户提心吊胆的,在旁边提醒你慢点慢点。一旦停下来,他就跑了,因为他觉得你会出车祸。

事实上,你也平安抵达终点,但这个过程中,他不愿意一直坐你的车。

这是一种舒适性的代表,客户不仅仅是要从上海开到杭州,而是在意过程是不是让人感觉到舒适、安心。

3,聪明投资者:追求舒适性,会不会牺牲收益?

陈光明:舒适和速度的平衡,永远是两难。你开得快,会影响舒适度,但你开得太慢,会损失收益。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最好就是客户胆子也大一点的,他坐在那里,也不晕车,一觉睡到目的地了。

但是这样的人比较少数,那你要为大多数人考虑的时候,就要走一个折中。如果是自己的钱,你看好一些的公司,就要压得更重一点。但是压的重了,波动率自然就会大一点。

如果分散了,显然,抓一个10倍股也没有用,但是抓10个、20个,不可能都是10倍股,表现可能就平庸一点,两者之间的平衡是需要去考虑的。

所以,挑客户的时候就会考虑,如果客户很有钱,他根本就不太看的,等到他看到的时候,怎么已经这么多了,就好了。

但那些承受力比较小的,一般最好不要开太快,因为他一坐上来可能晕车,要么你给他吃晕车药,说长期价值投资是怎么怎么样。晕车药吃完了,他坐的还比较稳当,哦,是有点颠簸,但没关系。

要是你没有晕车药,就不要让他上车了,因为到最后他吐着,会影响其他人。这是两者要匹配的问题。

我不追求规模,老客户占比比较多,我给老客户的投资回报率很高的,中间稍微有点波动,他们扛得住,他对你有信心了,知道你开车就是这个习惯,有点儿波动,他就没那么敏感。我们会对新客户比较谨慎。

在客户沟通方面,我们争取做得细致和贴心一些。

但我仍然认为,要尽量地少用短期的市场噪音去干扰客户,尽量少引导客户关注权益产品的短期业绩。对投资经理也一样,尽量少关注短期排名。

 

 

三、希望做价值创造,而不是财富转移

4,聪明投资者: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哪些事情是你不会做的?

陈光明:我不会去炒概念。因为炒概念不符合我的投资理念。

炒作是以财富转移为主要特征,而不是以价值创造为主要特征。我们希望是价值创造。

我的目标就是专注地做价值投资,而且是投最好的一些企业。这样对社会贡献比较大,收益比较高,同时风险也不高,公司的经营很稳定。

我们的重点也肯定是做多为主,因为我们相信国运。

你想,做多有CPI和GDP增长的基本保障,做空还有借券成本。长期来看,做空赚钱要难多了。

我相信,长期的资本回报应该大于GDP增长,我们希望让更多老百姓能真的分享到资本市场的成长。

四、对内经营人才,对外经营信任

5,聪明投资者:投资总会遇到陷阱,你控制风险的经验是什么?

陈光明:讲句实在话,2011年到2018年的投资成功率还是非常高的。

回过头来看,跟最优秀的企业和最优秀的企业家,最正派、最正直、最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最大的风险控制。

因为他们不会犯离奇的错误,就是有坑也踩不进去,能踩进坑里的,反过来讲,说不定就是欲望太强了,可能手段上不太正规,有时候就是品德不过关。

当然,有些可能是能力不过关。他没看到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的趋势。而且因为自己能力不过关,也招不到一流的人才。

6,聪明投资者:睿远怎么去找一流的人?

陈光明:我希望睿远是一家研究驱动的长期价值投资机构,要找到最优秀的人。

因为这个行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不是说多10个人就多干10个人的活,而是替代型的。

劳动密集型行业里,80分的良品率和90分的良品率,能做80分良品率的人,工资少拿点,也能把成本算过了,但投资不是这个概念。

就像考试,一个人考90分,一个人考88分,考88分的只能淘汰,它是PK型的,人多没有用。

它就是要求最优秀的人在一起,有优秀的领导,如果领导的水平、胸怀、品德各方面在山腰上,公司肯定在山腰以下的。

优秀的领导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

优秀的人在一起,接下来就是管理相当困难。每个人都有想法,我们这个行业,其实不是管钱的行业,事实上是管人的行业。

 

我觉得,从公司来说,对内就是经营人才,对外经营信任。如果这两点你把握的好,就很优秀了。

内部的人才经营的好,业绩就会好。

对外经营信任,是什么概念呢,要让你的客户真正赚钱,如果不为客户着想,那你是走不远的,所以,要把这两点经营好。

 

 

 

五、做有意义的事情

7,聪明投资者:所以,睿远会在研究团队上花很大代价?

陈光明:睿远可能会市场化更高一些,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年轻人可以理解,因为他还要买房子、结婚、生孩子,要尽快地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要求。

但是我们那些合伙人,中层以上干部,如果是冲着收入高跑过来,我绝对是不给这个机会。我们觉得,要做点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叫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个,我们做公募基金,这是一个小情怀,希望能够为很多人服务,能为未来大家的养老服务。

第二个,我们投最优秀的企业。

我之前应该是深度价值投资,从2011年开始,我就更偏向于成长的价值投资。我为什么会转过来做成长?

一方面就是从投资角度来看,另一个从社会价值角度来讲。

比如说,做某些类型的投资,最多可能只是提供流动性,更多的是拣人家皮包的。

其次是纯粹的深度价值投资,除了提供流动性,还让价格更加接近企业的本身价值,这样的社会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率的,因为好公司的价格长期低于价值,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这是第二层。

我做的是第三层,投最优秀的企业,它们对社会的贡献最大,效率是最高的。他们的资源配置,它对消费者剩余社会价值的创造是最大的。

我们用合理的价格买进去,让它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有更多的机会成长,这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最大的。作为投资人,我们得到的成就感也是最强的。

我从深度价值投资转为更偏向成长的价值投资,原因是:

一个是,在中国,像格雷厄姆这样的深度价值投资机会是很少的,只有典型的非常熊的熊市尾端的时候才会出现。

第二,回归价值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价值的转化率打折比较厉害。

第三个,跟品行正的优秀企业家在一起,心情也会更好一些。跟他们交流,他们的胸怀、眼界、能力,各方面对你都是很大的促进。

六、价值观和文化看起来很虚,实际上很重要

8,聪明投资者:如果对标海外资产管理机构,你希望跟谁对标?

陈光明: 美国资本集团(英文是CapitalGroup)做得比较好。 早年还没有看到《长线》那本书,我就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后来忽然看到这本书,发现跟我的想法很接近,而且这么做还做地这么成功,所以我就翻来覆去翻了很多遍,在我们内部兴起了学习capital。

为什么把公司打造成为这样的一个体系?我们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我们一直认为,整个公司都要以围绕着价值投资做安排,做逆向的资产配置。

无论是人才招聘、产品发行还是投资端,都是要围绕着价值投资、长期投资、逆向投资的方式,来打造整个体系。

9,聪明投资者:听说你们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不看一年,而是看三年的?

陈光明:一年业绩也是要看的,但是不一样。

如果是做了五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会有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成绩。当年的考核就是:五年期业绩占40%,一年期业绩占30%,三年期业绩占30%。

五年期业绩,考核的是会不会下岗的问题,五年期业绩不太好,一般要下岗。但是奖金是跟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都有关系的。

有的人只做了三年基金经理,那就一年期和三年期的业绩考核各占一半。

如果是第一年做基金经理,我们会淡化一年的业绩,不会因为当年业绩不好,而让基金经理下岗。但给了他机会,他就不要那么关注短期奖金了,如果是这么短期的人,也不是我们想要的人。

价值观和文化看起来很虚,但实际上很重要,因为有的人的思维就是很关注奖金,关注今年奖金有发没发到位。

我这里对人的培养这样的:你短期不太好,只要路走得对,过程走的对,我都是以化解你的压力为主。

 

有些人短期做的很好,但是有点脱离了,我就是以批评为主,虽然你赚到钱了,但是我不认可。

七、若20年复合收益15%,自然是巨型资管公司

10,聪明投资者:今年是公募基金20年,作为一个见证资管行业20年发展的老兵,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陈光明:这个市场太大了,我们没有想到。

公司希望管住自己的欲望,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我一直这么跟同事讲,如果200亿资金,每年15%以上的复合回报,做到20年,相当于4000亿。管好这些钱,自然而然不就是巨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么?最重要的,就是打造好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

 

 

八、守方圆、知进退

11,聪明投资者:睿远基金将来准备管理多大的资产规模?

陈光明:作为资产管理公司来讲,这个行业机会太大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能力。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不希望高价IPO(高位募集资金的比喻)。比如说,我们现在管理能力是能管500亿资金的话,我们的团队就只管个200亿到300亿,打个五折、六折。

我希望PE(注:原意是股市市盈率,这里指资管公司管理规模和管理能力的比例)一直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我们EPS(注:每股收益,这里是比喻基金的赚钱能力)一直增长,就是我们的投资管理能力。

我希望通过多年的努力,能够一直增强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行业的发展机会太大,最重要的还是自身能力能不能匹配。

投资的结果不是快速消费品,好还是不好,不是短期、马上能发现的,只能到了未来才能被验证

相当于投资者预订了个汽车,车行说,我会造一个好车卖给你,讲一个概念,给了客户一个对未来产品的预期。

问题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真的造出好车,满足投资者的预期,让大家能够得到很大的消费剩余。

如果你能够给客户提供真正长期的、稳健的、可复制的、还不错的中长期收益,未来行业的需求还是非常巨大的。

未来的机会,对于创造价值的人来说,机会会越来越大,压力会越来越小,这就是社会的发展趋势。

我选择上市公司也是这样。以前如果说企业靠的是手腕,但产品力不够,比如说特别注重营销,资源上非常丰富,我都有点担心。

关键是要把产品做好。现在有了互联网,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增大以后,产品的口碑效应特别明显。

有一句话,我内心一直非常认可的,六个字“守方圆,知进退”。“方圆”刚刚讲过了,就是规矩,这是法律法规允许的,我们要做的,会比法规允许的边界还要小。

知进退就是,能做的,好好做,坚持不懈地做;不能做的,不要勉强。尤其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作为公司来讲,最核心的就是对内经营人才,对外经营信任。作为企业领导人来讲,最大的挑战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机会不大的时候,千万要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欲望,以及人家对你的追捧。

好的时候要知道,会有艰难的时候,要低调;差的时候要自我珍重,相信艰难总会过去的,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团队有信心,对中国的未来要有信心。

在经营周期的过程中,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欲望。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作为企业领导者来讲,应该就成功了一大半。

另外一半就是,不能辜负客户的信任。另外还有一半的一半,真的是要善待自己的员工,这是对资管公司最大的挑战。

如何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这是第一步。比第一步更难的是,如何让如此众多的优秀的人,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引导下,为共同的目标去努力,而且是高效地努力,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我觉得,行的正,走得远。有时候,真的不需要特别高的回报,只要能坚持做下来20年,我想也不会太差,因为没人能跟你比,就像巴菲特干了五十多年,你一下子就没法比了。投资和公司经营都是长期的事,慢即是快。

 

聪投会客室

“聪明投资者”聚焦于人,

投资人成长的经历,思考的逻辑,

有熠熠生辉之处,也有血泪教训。

他们,见证这个时代。

我们,认真记录他们,

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

“聪投会客室”系列将陆续推出,

邀你一起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


声明: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一度被监管套利“催肥”的基金子公司,如今却因为政策风向的变化,而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部分基金子公司已久不知新产品发行的“肉味”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资管新规和证监会发布的细则等政策影响外,在实际操作中,基金子公司的“一对多”产品备案非常困难,尤其是非标业务基本停滞。据记者了解,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一些基金子公司的高管已经开始寻找下家。

在某基金子公司总经理老张(化名)眼里,这已经是个“死局”:指向明确的政策织成了一张大网,找不到“网眼”的基金子公司只能束手待毙。“据说,已经有基金公司意图撤销基金子公司牌照,也有基金公司在增资基金子公司后,颇为后悔,现在又盘算着减资了。”老张说,“在现有的资管格局下,转型是非常困难的,弱小的子公司会先倒下。”

三道“金牌”层层趋严

短短数年,资管规模便攀升至11万亿元的基金子公司,令市场充分感受到政策红利的力量。但所谓盛极必衰,刚刚达到人生巅峰的基金子公司,却冷不丁地遭受政策的“棒喝”,运势急速衰竭。

严监管政策的到来,连绵而且迅猛。2016年12月,证监会颁布两项新规,加强基金子公司的管理,其中首提净资本约束的要求,震动了整个基金子公司行业,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规。但不曾想,更沉重的打击还在后面:今年4月份,央行等部委正式发布《资管新规》,基金子公司等若接到了业务受限的第二道“金牌”;而在7月份,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道“金牌”来的又快又狠,基金子公司的非标业务几近停滞。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至今年3月底,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规模已经缩水至6.82万亿元。至今年6月底,资管规模进一步缩水至6.12万亿元。单纯从资管规模变化来计算,与监管层发布关于基金子公司监管新规的2016年底比较,缩水幅度已经高达4成。

与资管规模急剧缩水相伴的,是基金子公司新产品备案的难度不断加大。老张告诉记者,目前基金子公司的新产品备案环节,如果是“一对一”产品,仍采用机器备案方式,简单快捷;但如果是“一对多”产品,则要经过多轮的问询,备案时间大大拉长。更要命的是,如果按照第三道“金牌”的要求严格执行,基金子公司在不转型的前提下,现有业务基本停滞,公司的前途已是“生死一线间”。

股东态度生变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监管形势的变化,基金子公司股东们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基金子公司一度是股东们的“香饽饽”。在业务蓬勃发展的那几年里,由于没有净资本约束,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普遍不高,因此股东的投资回报率高得惊人。某基金公司高管就曾向记者透露,如果只投入几千万元的注册资本,资产管理规模能够迅速做到几百亿元的话,那每年的回报率都至少在一两倍以上。

“那是个黄金时代,超高的资本回报率,让股东们很看重基金子公司。有不少基金公司的管理层还积极入股子公司,并且大力鼓励基金子公司的业务发展。”老张说,“但也正是因为暴利的诱惑,导致基金子公司选择了‘通道’业务这个捷径,短期赚快钱的思路在整个行业都是普遍现象。”

而随着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被政策限制,以及净资本约束、同一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非标债权的金额不得超过全部资管计划净资产的35%等新规的影响下,基金子公司的回报率一降再降。在去年,记者采访某基金子公司时,对方还表示,按照净资本约束,基金子公司在增资后,年回报还有望达到40%以上。但今年回访时,对方却表示,能否有回报都很难预测。

事实上,一些实力不够的基金子公司,其母公司已经流露出退出的想法。按照目前规定,它们有可能会放弃基金子公司牌照。而据记者了解,去年大举增资的部分基金子公司,在今年证监会发布的新规之后,增资的效果被大幅削弱,它们也萌生了减资的想法。

加强风控谋转型

需要指出的是,在基金子公司业务中,“一对多”专户占比并不高。而在新规里,限制更多的是“一对多”专户业务。因此,尽管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因为《资管新规》而减少基金子公司“一对一”专户业务规模,但通过另辟蹊径,“一对一”项目却有可能成为基金子公司的救命稻草。

老张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为了防止和母公司之间形成利益冲突,基金子公司的“一对一”专户更多还是“通道”项目。未来,基金子公司是否会大力发展通道之外的“一对一”专户业务,则需要看母公司的统筹安排。但是,“一对一”专户业务却并非没有瑕疵。在今年2月底,某上市公司实控人被证监局行政处罚时,就曾披露有三家基金公司的定增资管计划沦为了该实控人违规的“通道”。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部分“一对一”专户产品中,基金公司主要就起到一个通道的作用,具体操作指令往往会来自于客户。

业内人士则指出,从上文的案件中汲取教训,需要警惕基金子公司在向主动管理方向转型时,其中主投二级市场的“一对一”专户项目沦为不法分子操纵市场的“通道”:如果有人在不同的基金子公司开设多只“一对一”专户产品,集中于投资单只或少数股票,对股票价格造成明显影响,就会涉嫌操纵股价,而基金子公司则会涉嫌让渡管理权的违规操作。因此,基金子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加强风控仍是首要任务。(记者 李良)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买涨卖跌的前提是什么(买涨卖跌软件)

下一篇:智能穿戴概念股(vr智能穿戴概念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