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企业收益的定义(企业收益质量的指标)

2023-05-08 00:54分类:WR 阅读:

数字营销战略的兴起表明:为了找到开展及管理在线宣传活动的最佳途径,营销人员与信息技术(IT)专家的合作日益紧密。

 

运作原理

如今,营销人员需要了解,如何利用技术来提高企业收益。与此同时,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也在适应企业外部的技术变化。这导致营销部门和IT部的重合点越来越多,并催生出一个全新的交叉职业——销技术专员(Marketing Technologist)。

 

营销与IT的趋同

与客户在线交流,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是,营销活动十分倚重IT技术。在某些企业,营销团队在技术方面的开支甚至超过了IT部门。

  • 营销人员: 执行并追踪在线促销活动所需的技术,必须掌握。
  • IT人员: 要开展并管理在线营销活动,必须找到或开发软件工具。

 

营销技术专员的兴起

在线营销人员利用软件来监测、分析营销活动,制作内容并提取数据。营销技术专员必须掌握营销和IT两方面的知识,其工作需要较广的知识基础。

  • 网站架设
  • 软件编程
  • 营销软件
  • 数据与分析
  • 社交与移动平台
  • 内容营销及搜索引擎优化
  • IT操作

 


必备知识

  • 营销技术大会(MarTech) 年度商务会议,侧重于营销战略和营销技术的交叉。
  • 可操作度量(Actionable Metrics) 度量营销活动的指标,企业可据此制定明智的决策。
  • 虚荣指标(Vanity Metrics) 用来度量看似积极、实则意义不大的活动结果。
  • 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 低成本的在线营销技术,如使用社交媒体来改善销售。

 

《财税小侦探》专注于园区招商、企业税务筹划,合理合规助力企业节税!

我国税法还是比较健全的,一般情况下,企业只要有了利润,那就需要纳税,企业利润越高,所缴纳的税收也就越高。如果是实际利润高,那多纳税也不是不能接受,可如果是虚高利润,那只会加重企业税收负担,想要长远发展,企业不可忽视税务规划,这是最直接也最直观的反映企业利润的多少。税收上得到了控制,企业的税负压力自然也就有所减轻,前提是要合理合法合规。

 

像正常的停工损失,企业可以计入营业外支出,根据相关规定,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或停工产生的损失,可以按照营业外支出核算,还有企业应收入的包装物品押金,也是可以按照营业外支出核算。这样减轻税负压力虽然合理合法,但也要真实发生才行,最好的还是利用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注册成立新机构、分支机构去享受,分摊主体企业税收负担,减轻税负压力。

 

比如我们在税收洼地成立一般纳税人有限公司,可以享受当地财政给予的税收扶持奖励,可以得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者地方留存部分50%~80%税收返还,地方留存肯定不能低,属于一级留存,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增值税进项压力,同样解决利润虚高问题。

 

在税收洼地同样可以成立小规模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核定征收,主体企业可以将一些不易取得相应发票的业务交由个独企业、个体户去完成,以此取得相应发票入账,解决企业利润虚高问题。核定后的个独企业、个体户不需要考虑成本,需要缴纳的个人经营所得税的税率也仅只有0.5%,一年500万的营业额也只需要缴纳3万不到的经营所得税。

想了解更多税收优惠政策,请持续关注笔者动态,或关注《财税小侦探》了解详细内容。

2023年,是国资委成立的第20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收官后的首年,国家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新一轮上市公司特别是国企高质量发展改革的工作已然开始……

近期,开源证券宏观经济团队发布行业专题报告《国企改革成效与中特估值下的投资思路——宏观经济专题》,从国企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特点出发,剖析国企在市场上拥有低估值的原因,讨论在以往改革取得进展以及今后新一轮改革的推动下,国企前景如何,以及从行业、政策、企业等维度提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国企投资策略。

透视国企——自身特点&改革成效

国有经济在公用事业、基建、房地产、能源等领域占重要比重,经营效益稳步增长,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大盘的支柱力量。据国资委,预计中央企业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5%。国企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同时,国有企业在投资、工业生产等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755543.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6%。

国有企业凭借自身特点,在稳定性、技术能力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且在危机时刻能发挥助企纾困作用。背靠国有资本,国企具备高稳定性、且风险较低,在面临系统性风险事件时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央国企持有的现金规模、资金链稳定性要总体强于非国有企业,因此在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或经济急速下行时,往往国企能够在保障自身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而通过帮扶、产业链合作等方式对民营企业给予支撑,起到经济“压舱石”作用。技术质量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在创新要素集聚、资源整合等方面具备优势,能够率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原始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为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国有资产总额占GDP比重达70%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国企营业总收入逐年增长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2、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国企提质增效成果明显

我国的国企改革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2003年开始,国企改革逐步探索国有资产改革、逐步完善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套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13年至今转向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企改革已从创新试点时期过渡到纵深推进期。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实施三年行动,提升改革成效”的要求,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发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2022)》,提出了五大目标和八方面重点任务,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核心要求。

国企改革主要历经五个阶段

资料来源:国资委、开源证券研究所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包括八方面重点任务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等、开源证券研究所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决战收官之年。2022年1月,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总结在收官决战之前,已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通过分析国资委披露的部分央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完成情况,我们归纳如下:

(1)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保障权力运行清单化透明化,修订权责清单,制定完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加强董事会建设,保证全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实现董事会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落实董事会职权;充分激发经理层活力,积极建设股权董事队伍等。

(2)有效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质增效,退出低效投资项目,剥离亏损资产;利用外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并购、股权合作等提升行业引领能力;加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央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平台作用,例如组建央企“两非”“两资”资产管理处置平台等。截至2022年3月,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的“两非”“两资”剥离清退率完成超过了85%。国有资本结构调整达到一定成效。

(3)市场化经营体制逐步健全。国企深化推进市场化用工选聘制度,包括市场化员工招聘、考核、市场化退出等。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日渐完善。在激励机制、薪酬分配制度上进一步创新,企业内生活力得到激发。

(4)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显著。国央企多利用改制重组、吸引战投、基金、运作上市等手段,实现股权多元化。各类资本得以参与国有企业混改。同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有优化升级,开展中长期经理人激励、探索差异化管理等。

国企通过经营管理上的改革,得到国有资本和业务方面的全面升级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整体盈利能力有较大提升,央企积极参与“科改示范行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投入研发,构建更加完善的科研体系。

总体看,三年收官之时,国有企业逐步完善市场化经营管理、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达成实质性“瘦身”提效。截至2022年9月初,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超过98%。99家国有企业进入2022年世界500强。科技和研发方面,央企在发电、航运、船舶等行业逐步提升效率水平;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等领域也不断实现世界级创新。

经营管理方面也取得较显著的成效。国务院国资委11月6日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97.3%的中央企业子企业经理层成员签订契约,覆盖经理层成员11万人,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比例达42.9%;中央企业新进员工99.5%采用公开招聘方式,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达到4.5%;2021年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的中央企业占比99.3%。央企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在资本市场也有所体现,观察央企2022年市场表现,在多数市场指数下跌的过程,央企综合指数保持了较好的韧性。

2022年国新央企综指在股市下行时具有韧性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3、传统估值体系下国企估值偏低

我们选用A股上市公司的全部429家央企和865家地方国企作为样本,分析对比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估值、财务特点(其中,央企分类标准为实控人是中央机关、国资委、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企分类标准为实控人是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委、地方国有企业)。

(1)国企央企估值偏低,主因市场不看好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在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通信、建筑建材、煤炭、钢铁、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食品饮料等行业,国企与央企的市盈率中位数普遍低于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在传统的市场估值体系下,国企估值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是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并不乐观。而这种印象也有一定历史因素,近年来国企改革后的积极变化并未被市场充分考虑。

上市央企中国防军工、机械行业占比最高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上市地方国企中化工、交运等占比最高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民营企业整体估值高于央企和国企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2)除传统周期行业外,国企净利润率普遍低于民企。我们将A股上市公司分为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三类样本,用各行业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中位数来代表三类企业在各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报告期间为2022年中报。分行业来看,央企的净利率水平整体高于地方国企,但总体弱于民营企业。

传统行业央企净利率高于民营企业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央企ROE总体低于行业平均值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3)国有企业杠杆率偏高,但近年逐渐下行。我们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杠杆水平。可以看到,非金融国企和央企的资产负债率整体高于非国企。原因来看,一方面,国企承担社会民生职能,存在预算软约束,举债时可能需要考虑对国民经济的承托以及配合产业、社会政策的落实等,增减债务的决策不如民企灵活。另一方面,在政府或国资委的背景下,国企具备较好的信誉和流动性,违约风险低。相对民企,国企更容易得到债务融资。

过去经历的几轮经济下行周期,国企积累了较多的债务,但多年国企改革也充分重视对国有企业的降杠杆、减负债。根据财政部数据,2015年开始国有企业杠杆率已逐渐降低。

非国企资产负债率低于央国企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国有企业杠杆率呈下行趋势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前景远眺——新一轮改革激发国企活力

1、近期政策表述明确国企做优做强做大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央国企的工作重心在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市场化经营管理、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

2023年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提出,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2022年下半年国企改革相关的政策表述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等、开源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未来的国企改革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聚焦主业,轻装上阵。进一步加力处置“两非”“两资”、以及国有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的子公司,剥离非优势业务资产等,重点聚焦主业,扩大企业优势资产的比重。扩大竞争优势。做好相同业务的整合工作,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强央企之间产业生态圈合作。

第二,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竞争类企业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类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自然垄断行业企业要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以改革机制为中心”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聚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推动“三能”机制在各层级企业普遍化、常态化运行。

第三,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在国企较为薄弱的管理领域继续加大力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支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与公司决策,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发挥经理层执行作用,在有效权力范围内扩大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做好员工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内生性动力。

第四,进一步实现国企市场化运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逐步理清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推进分类核算、分类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稳定可靠、公开透明的企业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

2、国家战略目标对国企提出新要求新任务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样本,央企最主要分布在国防军工、机械设备、公用事业、计算机、交运、化工等领域;地方国企则更多处于化工、交通运输、房地产、公用事业、医药生物、汽车等行业。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重要传统行业,除了提供基础保障外,央国企近年来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产业转型。这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是对自身企业实现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激励。

在传统向新型产业转化方面,央国企被赋予更高要求。央国企要着眼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国资委要求,一是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积极开拓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发挥领头羊作用。二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三是坚决服务“国之大者”,更好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支撑托底能力,充分发挥基础保障和带动作用,助力促进双循环。意味着央国企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做好现代产业转型,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同时,要发挥国有经济的稳定器作用,为国家战略安全提供保障。

在新能源和数字化转型领域,政策对央企有明确的指引。《“十四五”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纲要》中部署央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赋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印发《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2年共有62家央企公布数字化转型方案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报、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数字国资、开源证券研究所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国企投资思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估值方法更看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意味着鉴于我国经济制度和结构与西方有较大差异,因而有着某种特定优势的公司应当得到市场给予的估值溢价。基于上文的论述,央国企作为国民经济最大的组成部分、与国家安全等产业领域联系紧密,是具备“中国特色”优势的一类企业。我们从行业、政策、企业三个维度筛选出具有中国特色估值溢价的央国企。

1、行业维度:关注绿色、安全、科技三条主线

(1)战略新兴行业受到产业和金融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针对战略新兴产业出台了多样化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产业资源倾斜和财税金融补贴两方面。扶持政策也将有助于领域内的国企充分利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21-2022年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扶持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发改委官网、财政部等、开源证券研究所

(2)关注绿色、安全和科技创新相关领域央国企。从行业的角度,主要关注三条主线:绿色低碳、发展安全与科技创新。主营业务涵盖相关领域的国有企业在现代化产业转型的背景下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政策维度:专业化整合有效提升国企竞争力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主线将围绕专业化整合、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企市场化运营等方面。专业化整合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措施,能有效解决央企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企业内部的整合能够集中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间的聚力整合有利于央企更好保障我国重要领域安全;央企对新兴产业的并购重组将强化创新研发力量、合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我们梳理2022年以来国资委组织的央企专业化整合项目,其中涉及的上市公司或受益于重组等资源整合,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2022 年部分央企专业化整合项目

资料来源:国资委、人民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3、企业维度:从财务指标识别高分红与盈利成长性国企

股息率反映了企业的分红意愿,高股息率也是上市公司拥有较强经营水平的体现,央国企由于业绩稳定、营收规模高,普遍会更多地给予投资者股利分红。2021年上市公司样本中,央企股息率中位数为0.96%,地方国企股息率中位数为1.32%,民营企业股息率中位数为0.82%。股利分红率方面,央企、国企中位数分别为32%、33.1%,民营企业为31.6%。此外,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CAGR能够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程度。如下企业为2019-2021三个年度连续发放股利分红、且股息率连续增长的国有企业,同时,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CAGR在国有企业中领先。

高盈利成长性且持续分红央国企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单位:倍,%

总结来看,国有经济是中国宏观大盘的重要组成力量,但因其固有的社会民生属性,以及多年来积攒的复杂组织架构、资产数量繁多等问题,杠杆率和盈利能力等指标表现不及民营企业,因此估值偏低。但也要看到,国家始终坚持进行国企国资改革,二十大更是规划了未来的新目标、新思路,并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多年改革效果已逐步显现,国企正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努力“瘦身”提效、加强科研投入,在后续的政策举措推动下,国企本身会持续聚焦主业、更注重产业间的战略合作、提升市场化经营效率。在重要战略产业方面有多重财政、金融等政策利好的基础上,部分央国企在行业、政策、企业维度分别具备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国企发展前景乐观,短期内国企的改革成效难以体现在财务层面,但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为特定央国企的优势赋予溢价,会带来国企估值重构。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超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注重提升员工的工作归属感和积极性,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并且节约经营管理成本,进一步改善企业短期的财务绩效。有学者提出自愿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是有好处的,可以向投资者表明企业管理和财务战略的质量,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适度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价值,对企业获得更好的财务绩效和和市场地位有重要意义。

此外,投资者的关注与消费者的支持也能够改变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建议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将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对话。有学者提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同,因此企业应当有重点地、有选择地履行社会责任,实行差异化管理,有助于获得分析师的关注,进而在市场中产生积极的反应。

有学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指出社会责任实践能够帮助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关键的内外部资源,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我国学者对此类问题也有深入地讨论,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在定性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为社会责任的经济价值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张兆国等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中,对社会责任的定义、为何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社会责任主要通过信号传递、交易实现和价值创造三条路径实现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双赢,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利益相关者是社会责任行为直接受益者,也是社会责任表现的鉴定者,企业应当依据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金桂荣重点关注了社会责任价值创造和发现的作用机制,最终得出结论社会责任行为是通过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率、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提高社会声誉四条途径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影响社会责任价值发现的关键因素有3个: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以及投资者的价值判断标准。

在定量研究方面,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等研究方法证实了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温素彬和芳苑对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进行了分年度的截面回归和全样本面板回归,结果发现,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即短期内社会责任削弱财务绩效,但长期内能够提升财务绩效。王清刚和徐欣宇划分不同生命周期,分析不同阶段的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结果分析发现,在导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重点关注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能够提升企业价值;在发展期和成熟期,承担对上下游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会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对员工的良好社会责任表现将有助于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对政府、公众等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积极影响在任何阶段均不显著,因此,企业应当因势利导,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李井林等认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紧密牢靠的关系,能够从增强企业的社会资本和组织合法性、提高透明度、对冲潜在风险三个方面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出积极主动的社会责任表现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一结论。李心斐和李芳芳提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提出了3条影响路径,并以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证明了社会责任从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都能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李茜等提出了社会责任一致性这一概念,社会责任时间一致性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回馈社会的能力,帮助利益相关者发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并给予大力支持,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社会责任的结构一致性缺少整体规划,未差别化对待不同利益相关者,导致资源错配,降低财务绩效,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观点。

 

二、研发投入、社会责任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

 

目前较多研究集中于研发投入、社会责任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且大多数以企业价值或绩效作为因变量,一方面是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或调节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社会责任的中介或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或调节效应方面: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加强。

朱乃平等考察高新技术企业中R&D、CSR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两阶段投资决策模型分析检验发现,创新投入会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短期绩效,通过积累先进技术维持稳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社会责任能够提高企业长期绩效。此外,创新投入与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绩效具有协同效应,相互强化其对企业长期绩效的积极影响。李园园等引入门槛模型。

证实了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具有边际递减效应,随着社会责任投入增加,挤占创新需要资源,增加创新风险,会导致减少创新投入以避免巨额损失。此外,还发现社会责任投入水平不同,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之间呈倒U型关系。陈旭和哈今华证实了社会责任能够加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扩充资源,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而创新投入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价值。

因此,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提升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或调节效应:贾兴平等按照“外部压力—企业行为—市场反应”的思路对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证实了利益相关者压力通过社会责任这一中介变量对企业价值起作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可以缓解利益相关者压力,而且能降低股价波动性,还可以平衡多方的诉求冲突,从而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李文茜和刘益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并传递企业的正面价值观,使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与企业的交易中获得心理满足,转化为他们的认同与购买力,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证实了社会责任能够强化创新产出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综上梳理,研发投入、社会责任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相关研究还在不断改进、完善,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有深入研究的空间。目前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定性方面主要集中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实现路径、对策建议等,定量方面的研究大都基于宏观和中观角度。

例如省际、长三角地区、城市等层面,忽略了微观基础企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立足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定量研究不足,多数研究只考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某些层面,如企业生产率、企业绩效、价值及竞争力等方面,且大多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托宾Q值、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等单一指标来测度企业价值或者发展水平。

尽管上述指标都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分,但是都体现了单一维度,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缺少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研究,也未能设计一套科学、统一、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来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或价值的关系只体现了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某一层面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研发投入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现货原油交易技巧(期货如何开户)

下一篇:大幅放量拉升(大幅放量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