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储蓄基金型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基金制)

2023-04-17 21:23分类:SAR 阅读:

央视网消息: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发文,要建立健全当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减轻参保人门诊就医负担。此次改革,是将个人账户的一部分放到统筹基金中,虽然个人账户上的钱有所减少,但是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共济,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或者退休人员,在此次改革中能获得更全面的保障。

我国目前有超过3.5亿职工医保参保人,每个人的医保账户都可以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改革之前,单位缴纳的医保一部分纳入统筹基金,一部分存入职工的个人医保账户,个人缴纳部分也纳入个人账户中。

专家介绍,个人账户不是储蓄,而是属于医保基金的一部分,仅允许个人在法定范围内使用。目前,80%以上的个人账户沉淀资金结余在健康状况较好的年轻健康人群账户中,而退休群众和患病群众结存少不够用,不生病的人花不出,生病多的人不够花,特别是就医需求较多的退休人员迫切希望建立普通门诊统筹。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将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此后,各地开始增设门诊报销待遇。例如,福建福州市普通门诊起付标准由1500元降低为800元,江苏南京市门诊费用报销上限提高到1.5万元,山东德州市一级定点医疗普通门诊报销比例由60%提高至70%。多地还考虑退休人员负担实际情况,在多个维度向退休职工倾斜,报销比例比在职职工高出5%到10%不等。

河北自2022年1月1日起调整政策,是较早开展个人账户改革的地区之一。以河北廊坊市为例,改革后,当地医保增加了9.32亿统筹基金可用于门诊共济保障,基金结构更加合理。当地同步实施了门诊报销政策,起付线100元,在职职工报销60%,退休人员报销比例达70%。2022年新政实施一年,廊坊市已有超过180.6万人次享受到职工门诊统筹报销待遇。参保职工每次普通门诊平均报销140元,医保基金支出2.53亿元,而这部分支出,此前都需要患者个人负担。

来源: 央视网

近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话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不仅在社交平台和各大媒体频频出现,在武汉市,更有一些不明真相的老年人冒雨上街,要求政府给个“说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医保个人账户改革这事在今年元旦的时候很多地方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是在去年8月份就开始了改革试点。之所以最近才引起舆论热议,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直观的感受到个人账户的钱一下子少了很多。有网友在网上分享到,一直到去年12月份,他每月的医保卡都划入274元,改革后,今年一月只划入60元,也就是说每月减少214元,每年减少2568元。60元够干什么用的呢?买两盒感冒药,差不多就花光了,虽说可以到医院开药,但是费工费时,而且只报销一部分,还有较高的门槛费,有的药还要自费,算下来成本更高。如果在疫情期间,可能连医院门都进不去。

这位网友的情况并非个例,目前,全国各省份都已就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实施细则发文 。虽然各地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不尽相同,但大体方向一致,即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8%)计入统筹资金,也就是说单位缴纳的8%中原计入个人账户的3.8%也计入统筹账户,而职工个人缴纳的2%仍计入个人账户。

我们以基本工资4000为例,用人单位缴纳8%是320元,个人缴纳2%为80元。在改革之前,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占5.8%,即232元,改革之后,划入个人账户的仅有个人缴纳的2%,即80元。两相对比,改革后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只有改革前的三分之一。

看到这里,很多人是不是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其实医保账户的钱,不管是个人账户还是统筹账户,都属于专项资金,只能用来看病买药,任何其他用途都是非法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看病买药的需求,个人账户就是有再多的钱,对于个人那也只是个数字。但是对于整个社保基金,这部分钱就属于闲置资金,无法用于真正需要门诊保障的人群。随着这笔资金积累越来越多,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反而越来越低了。而与此同时,统筹账户的资金过少,这直接导致医保的报销范围和报销金额都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大病的保障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般到年底各医院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住院难,缺医少药的现象。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医保基金实行的是总额预算管理。也就是说一家医院每年能报销的医保总额度是有限的,并不是由实际的病患需求决定的。这就导致到年底的时候,医院医保额度吃紧,如果超支了医院就得自己承担。所以为了优先保障大病和危急病人的需求,医保总额度吃紧的医院就会想方设法拒绝一些费用高,非紧急状况的病人。

一方面是统筹账户资金吃紧,保障效率不高,大病保障不足,另一方面是闲置的个人账户资金越来越多。据《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累计结余为11753.98亿元,占了全国基本医保累计结存总额的32.5%,且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

医保个人账户设立的初衷是简化报销程序,更方便的满足老百姓普通门诊和买药需求。我国的医保体系建立于1998年,设立的初衷是医疗互助共济,类似于现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大病互助计划,不同的是医保的理想情况是无论大病小病都能报销。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医保报销申请和审核的全流程都需要人工通过纸质表单来完成,如果像头疼脑热这样的小毛病都需要如此麻烦的话,对老百姓和医疗系统,医保系统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保个人账户应运而生。

但是随着个人账户资金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对于身体强健的人来说,个人账户资金更像是一种强制的医疗专用储蓄,这个资金是死的。个人无需使用时,别人也用不了,真正需要门诊医疗保障的人群得不到更好的保障,这使得医保资金使用率低下的同时,也失去了社保的真正意义

除了上面提到的挤压统筹基金额度,影响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外,个人账户资金非法挪用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对于一些高收入的人,个人账户累积金额远远大于自身看诊买药的需求,就会想方设法花掉它。生活中通过药店购买保健品,生活用品的现象并不罕见,更有甚者,直接通过社会关系进行套现。而对于一些低收入的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平时买药买药尚且不够,更遑论门诊报销。

随着个人账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种不合理的划分制度更是影响到医保制度互助性和普惠性,背离了公平公正原则。

国家也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从2011年以后医保系统就开始提取消个人账户一说了,但是一方面有很大的阻力,另一方面条件也不够成熟,改革一直无法成行。但是国家医保改革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直到202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后,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2022年5月12日,覆盖全国医保的系统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全国医保的互联网实时资金清算,让老百姓门诊费用当场报销成为可能。至此,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准备工作彻底完成。当年8月,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率先进行改革试点。经过几个月的运行,效果良好,于是在2023年起,开始在全国二线城市如武汉等进行普遍展开,规则基本一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之前试点城市反应良好,而这次推广到二线城市却引起很多人无端的猜疑。要说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并不奇怪,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10年前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国企和公务员以及大型私企员工等高社保缴费人群,可这次居然有很多中低收入者甚至老年人表达出不满。

其实要评判改革效果是好还是不好,不在于医保两个账户具体的资金分配,而在于我们就医买药到底是花费多了还是少了。

从整体方面来讲,增加统筹账户资金,提高报销覆盖率和保障额度,是利好每一个人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病的可能,如果统筹资金吃紧,整体保障水平不足,住院难,缺医少药的现象频现,是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特别是不幸罹患重大疾病,如果医保覆盖不到的话,个人账户那点钱根本就起不到多大作用。如果不及早改革,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未来形势会愈发严峻。

再者增加门诊报销,可以惠及更多的普通百姓。现在医院门诊费用越来越高,进一趟医院大门,少则三五百,多则大几千,如果没有社保报销,这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体弱多病者是非常大的压力。收入在社平工资以下的人,个人账户一年缴纳的费用在改革前也不过就两三千元,根本就不够进几次医院。这一点可能年轻体壮的时候体会不到,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一定能感受得到。

本次医保个人账户的改革,最明显的特性是共济互助。这很明显是倾向于中低收入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但是这种好处需要时间来反映,而个人账户入账金额减少却是立竿见影最直观的感受。这也是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反对的根本原因。社保规则是复杂难懂的,有获益群体反对,这说明我们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多缺乏和民众互动,如果多向民众宣传解释,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理解。

总的来说,这次改革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依然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比方说如何解决中低收入者因为个人账户资金大幅减少而增加购药不便?能否根据实际缴费情况分级制定划分比例,而不是所有人按照统一标准划分?比方说药店购药最低资金门槛是否可以降低?比如说非本地户口的二档三档医保如何统一?等等。

医保个人账户的改革是必然趋势,尽管会触动部分群体的利益,但从更广泛的角度考虑,医保制度改革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体,让那些看不起病的人真正买得起药、看得起病。至于这次改革的成果,就留待以后让事实来验证吧。

喜欢创作、坚持原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右上方的关注哦。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我们都想成为理财高手,不说实现“财务自由”,起码能够保值升值,看着手里的钱白白放着被“通胀”,心里就很难受。

但自己买理财总是亏钱,网络上的理财方式介绍又太空,毫无实际操作性。

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财经验以及研究,说说各种理财方式的优劣。

希望能为读者解惑一二。

写在前面:

本文所讲理财方式,适用于家庭理财,专业投资者请忽略。

投资与理财

理财和投资的有些区别。

首先理财要包含投资。

 

理财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手中的钱;而投资是要去追求回报。

拿现金去买风险较高、回报高的股票叫投资,但同样是在管理手中的钱;

拿钱去买保险,这不叫投资,因为没有收益。这一样是在管理手中的钱。

所以,投资是理财的一种途径。

我们通俗所讲的理财就是指股票、基金、债券以及储蓄等投资方式。(下文以理财代替)

理财的目的有三:

一、追求手中的货币保值,对抗通胀。

二、追求稳定的“睡后收益”。

特点,收益有高低,风险必须低,躺下能睡着。这样才能叫睡后收益。

三、追求更高的收益回报。

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家庭理财方式分析一下,评价它们的优缺点,风险与收益,以及我对这几种理财方式的看法。

黄金

网上有很多理财方案,让我们去买黄金,这不过人云亦云的说法。

黄金虽然有一定的保值作用,但现在的时代,买黄金毫无用处。

不学着去用钱生钱,却留在银行吃灰,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大的浪费。

黄金能够根据一年的通胀水平,适当上调价格,对抗通胀的能力就此而来。

所以它就算能对抗通胀,也是和通胀持平,只有国家级别才有战略储备的价值。

对于个人而言毫无意义。

而且它同样也能够交易,有“低吸高抛”的操作空间,价格也会受市场交易、国际期货、国际间资本流转的影响。

当你需要这笔钱要卖出黄金的时候,谁能保证那时黄金的价格一定比你买入时高呢?(扣除未来通胀影响而提高的价格)

而且,如果你要买黄金的话,要明白我们通过银行渠道买的黄金,都是银行代售的,价格要加一层呢!

家庭理财,有多少闲置资金呢,根本用不着去买黄金。

笔者很不推荐大家去买黄金。

债券

债券可以分公司债、企业债和国债。

购买渠道可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以及间接投资。

一级市场是指债券的直接申购;二级市场指在证券交易所申购之后的债券买卖;

间接投资就是投资者人买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的相关理财产品,然后通过这些机构参与公司债(企业债)的网下申购,或者二级市场买卖。

一、公司债的发行主体是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

优点:利率较高,

可低吸高抛赚差价。

缺点:有风险,债券价格存在波动;

个人投资很难申购到“原始债”。

证券交易场所流通的债券,买卖节点把握比较困难。你要计算发行价、票面利率、目前价格的关系,需要你特别精明,门槛很高。

二、企业债的发行主体多数是由央企,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

企业债按照不高于同期居民定期存款的利率的百分之40来定价。

什么意思?

如:2022年3年定期存款利率2.75%,那么同期企业债三年利率上限为2.75×1.4÷100=3.85%

优点:风险很低、收益较高

缺点:流动场所主要在银行间市场流动

个人投资者申购很难

需要缴纳利息税,则要在付息前卖出。买卖节点,不好把握。

不论企业债还是公司债,笔者这里都不推荐大家去买二级市场的债券。

但非常推荐大家去参与一级市场申购

三、国债

国债是政府向公众公开发行,到期偿还本息的债务凭证。

发行渠道:公开发行的渠道包括,银行和证券公司。

优点:风险性基本为零的,门槛低。

流通性好。

收益可观,比同期定期存款高。

缺点:发行量有限,不能随时买到。即使是发行当天也很难买到。

笔者还是很推荐大家去抢抢试试的

基金

基金分为货币型基金、债券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股票型基金。

一、货币型基金

是笔者最推荐的理财方式。

这个很常见,比如某额宝、某钱通,部分银行平台也有这种产品。

是种风险很低,门槛也很低的理财方式。

适合于宝妈、上班族等没时间打理自己资金的人。

优点:灵活性强,可以随取随用。

收益尚可

缺点:有的平台收益率很低,年化2%左右,只比通胀率高一点。(中国2022年通胀1.8%)

有的平台收益率更高些可以达到2.5%。但要么有额度限制;要么就是有取款时间限制,需要隔一天才能提款成功。

这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多少都会比通胀率高一些,因为它和货币通胀率、银行基准利率有关。一些平台虽然限制额度,或者限制提款时间不太灵活。但如果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量,合理的分配在各平台的买入量,就会是非常好的理财途径。

比如:

二零零几到一几年那断时期的某额宝,利率可以给到8%,但那断时期的通胀也在6%左右。

货币基金会随着通胀水平水涨船高。而且它很灵活,每年都会调整。

二、债券型基金

优点: 门槛低,不需要自己来操作

利率波动小。虽然大多都是上市公司的债券,但它一点不受股市消息的影响,基本就受债券本身利率和市场交易的影响。

基金经理更专业。让基金经理人去思考哪家公司靠谱,收益率可观,什么价格买入合适!

缺点: 收益率比较低,2.5%—5%。

经理人操作不当会造成亏损。

需要付出管理费

债券型基金分纯债基,“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

把所有的资金都用于投资债券,这类是“纯债基”。

这里建议大家购买纯债券基金,挑选一家靠谱的大公司,基金经理人选择从业10年以上的。

把主要资金都投资债券,但还参与新股申购,这类是“一级债基”。

现在新股配售发行后,破发得更多,所以笔者不推荐去买。

有些债基会拿其它20%的权重配置股票,以追求更高的收益,这类属于“二级债基”。

(混合基就更不要想了,专心一个行业或许更好。)

笔者比较推荐的理财方式。

三、私募基金

这个我们普人者接触不到,如果家里有几千万的可以了解一下。

四、股票型基金

笔者不太推荐的一种理财方式。

想要买到好基金。

首先你需要去了解这个基金经理过往有没有不良记录、业绩如何,专业背景和操作的基金行业是否对口,团队情况是否都是有经验的交易员,还有这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实力。

其次你还需要了解,这只基金购买的股票是哪几种股票。

你要判断这些股票是否处于当前高位,就要相应研究这些股票的行业、经营情况、财务数据等。

如果你稀里糊涂地买,多半是要被割韭菜了。

试问,当你如此详细的研究完这些股票,还用他帮你买吗?

而且收益率越高的基金越不能买!

股市有句话,当卖菜的大娘都知道现在是牛市,每个人都在和你说他在股市赚了多少钱时候,那基本离这个股市崩塌不远了。

同理,代销平台推荐给你,必然会是这个基金表现很好、收益率很高的时候,因为收益率低,平台它也不敢推荐给你。

这时候就基本离这只"鸡"死不远了。

一般40%的收益率就很危险了。如果你这时候全仓杀进去,大概率是要站在“高岗”上吹冷风了。

为什么会这样。

存量资金!

当击鼓传花的游戏没有下一个接花人了,是不是游戏就结束了?

如果你是想追求高收益,就想要买股票型基金,那笔者建议你指数型基金。

定投操作,是一种基金中分散风险的手法。因为你买入的价格不一样,可能买到高点,也可能在低点,平均之后价格就会被拉低。

选择基金的时候,选一家比较大、靠谱些的公司,基金持仓人建议选择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

基金分c类和a类。

c类是不需要购入费的,但是相应的管理费率略高。

a类需要购入费,管理费率略低。

(具体哪个合适,需要结合管理费率、购入费率和基金收益来看,并不一成不变。)

银行储蓄定期

虽然银行储蓄很普遍,门槛也最低。

但笔者不太推荐大家用这种理财方式。

可以作为备选方案。

优点是:收益稳定、很安全

缺点是:储蓄定期就只能按你存款时约定的利率来算,不会根据国家存款利率变化进行调整!

以2022年存三年期利率为例。

假如:

从2022年往后三年,通胀水平都在2.5%以下。那就能保证你这笔钱,在往后三年不但可以保值,还可以给你带来一定收益。

如果通胀高于2.75%,那这笔钱就会亏。

(如果不懂手机操作,可以选择三年期的定期,是最合适的。)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有很多。

笔者这里建议大家去买一些用于购买企业债和公司债的产品。

股票

笔者不太推荐的一种理财方式。

原因是这是一种门槛很高的理财方式,小白想要进入,需要先做很多的功课。

有一类股票笔者建议读者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下。

高分红的股票。

一些上市公司,渡过扩张,进入稳定期后,为了留着投资者,每年都会派发红利。有的公司每年都派发,比较稳定,有的公司不定期派发。这个可以查相应公司的财报,这里不做推荐。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派发红利多的股票,其本身其价格也很高。

以造纸和白酒举例。

如:

造纸龙头:100股派发12元。其价格10元/股。

白酒:100股派发 1500元。价格1500/股!

看起来白酒多,但算算资产回报率

(你参与股票市场必须记住的名词)

造纸12÷(10*100)=1.2%,白酒1500÷(1500*100)=1%。

这样一算发现还是造纸合适,所以你依据此条选股票一定要算资产回报率。

(此处仅举个例子,不构成投资建议)

另外这种股票不光可以参与分红,股票本身还可以交易,有低吸高抛的操作空间。

这类股票就算你买点找得不好,也可以一直放着,最不济还有每年派发的红利。

参与股票市场真的非常难,需要你花很大的精力去做研究,去找准买点。

在你决定投资股票之前,一定要先做研究,专攻一个你最熟悉的领域。使用模拟交易软件,起码练习一年。

股票就像深海。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看到底,操作之前一定要多想,再多想。

总结一下,几种理财方式

按推荐度可分为。

最推荐 货币基金、债券基金

申购的企业债、国债

比较推荐 指数型基金(定投)

三年定期储蓄

不推荐 黄金 、股票 、股票型基金

如果能够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些思路,笔者会很高兴。

另外,投资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想获得好的回报就要下功夫去研究。

没有最好的理财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如果你能承受大的损失,可以做高风险的产品;如果你追求稳健,就去选风险低的产品。

最后,希望您在保持身体健康的情况去理财,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的了。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赞收藏分享,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感谢收看,谢谢!)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各方关注已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

专家表示,《意见》的出台对于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国民养老金待遇水平,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相比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发育”一直比较迟缓。2018年,我国开始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不过参加人数和资金规模均不尽如人意。

《意见》明确,在我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截至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0.3亿人。

“由于基本养老金已实现制度全覆盖,这就意味着适龄人员都有资格购买这个补充保险。”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险系教授褚福灵表示,个人养老金参保门槛较低,体现了制度公平,有利于民众增加养老收入。

在养老保险体系之中,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是“两个钱包”的概念。褚福灵指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同职工养老保险一样,实行全国统筹,其中基础养老金由政府直接支付,弹性较少,如果想得到更高养老金,就需要通过补充保险加以实现。简单说,个人养老金就是存一笔钱,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到退休的时候又多了一个养老金来源。

可享受税收优惠

对普通人来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养老金与银行存款有什么区别,参加个人养老金有哪些优势。

根据制度安排,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该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其实,这也是一种存款,区别在于它享受一定税收优惠,还可以通过个人投资理财运作,购买不同风险等级的金融产品,风险由个人承担,收益也由个人所有。”褚福灵表示,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能领取这笔钱,比如达到退休年龄等。

按照规定,在试点阶段,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上限为12000元。参照2018年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险中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上限额度每年12000元计算,每月可享受1000元专项附加扣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之所以设定这个上限,是因为个人养老金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有一定税收优惠,限制缴纳金额主要是为了避免高收入群体通过这一渠道避税,从而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

配套政策将尽快落地

《意见》提出,人社部、财政部、税务部门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对个人养老金的运营监管均担负相应职责。

证监会近日表示,将加快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董艳提出,监管的重点是要确认所提供的产品符合个人养老金投资目标。即从投资标的上看,做到标的规范,从产品管理上,做到运作安全,投资风格稳健,侧重长期保值。如果做不到对理财产品和基金的规范管理,个人养老金会主要流入储蓄和商业保险,无法实现长期投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促进作用,对个人养老金的整体增值也有限。

按照规定,参加人是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银行和有关机构与该平台进行联网。“从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模块来讲,相关部门可以对其中的信息流进行实时监控跟踪,金融部门也会采取措施防止过多亏损。”董艳建议,下一步,有关方面应出台具体办法进行分类监管,通过相对安全的运作,又兼顾适度的风险,促进个人养老金健康有序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敖 蓉)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如何炒黄金白银手镯(炒黄金哪个平台好)

下一篇:股票(600386股票价格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