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互联网保险股票龙头股(互联网保险业)

2023-05-15 20:11分类:短线技巧 阅读:

理赔,是保险服务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客户的获得感,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纷纷发布年度理赔服务报告,秀起了服务的“肌肉”。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与传统保险公司直接对接客户理赔不同,这些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作为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桥梁,在协助理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慧择披露的2022年理赔年报便显示,去年协助处理争议案件达629件,维护客户合法权益金额高达2007.7万元;小雨伞保险2022年度理赔服务报告也显示,去年协助处理争议案件达22件,维护用户合法权益金额达855.88万元。

就在今年2月21日,蚂蚁保也宣布将“安心赔”进行两大升级——全程协赔和速度保障,通过自身的科技赋能,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理赔服务,另一方面也为保险公司的理赔环节降本增效。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协助办理理赔,使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更顺畅,平台可以解决部分保险公司线上理赔人工客服不足、部分消费者自助办理理赔能力欠缺等问题,也为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理赔纠纷提供了第三方协调机制。

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协赔角色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上游对接保险公司,下游服务保险客户,是客户与保险公司加强沟通的桥梁。

贝壳财经记者观察到,这种“桥梁”作用在理赔这一服务属性较重的环节越来越关键。

蚂蚁保险理赔科技负责人方勇近期表示,在保险行业与保民之间,存在两大鸿沟,一是专业鸿沟、二是信息鸿沟。专业鸿沟往往体现在保民自身对保险理赔条款认知的不足,比如上传材料不准确,就得反复上传,大大增加保民与保司间的沟通压力,有些客户还会担心理赔规则不透明等,加重理赔的焦虑感。

如何提高客户的理赔体验?在这一问题上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与保险公司站在同一战线,但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的优势在于,其立场更为中性,与客户沟通更顺畅,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平台甚至可以赋能保司的理赔环节,这些都促使平台在理赔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正如上述提及,慧择去年协助处理争议案件达629件,维护客户合法权益金额高达2007.7万元;小雨伞保险2022年度理赔服务报告也显示,去年协助处理争议案件达22件,维护用户合法权益金额达855.88万元。

他们是怎么做的?来看一个源于小雨伞保险的案例,2021年9月,妻子小英给丈夫小豪投保了某款重疾险,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误以为3类职业“非营运客车司机”指的是货车司机,成功投保了。2022年4月,小豪在工地兼职时因意外不慎被高空坠落的钢构件砸伤头部,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深度昏迷状态、颅骨骨折,于是提交理赔申请,保司在复审时发现,小豪投保时并未进行正确的职业告知,其职业是“货车司机”,却告知是“非营运客车司机”,并以此为由拒赔,小雨伞理赔专家研究案件所有材料后发现,小英在投保时只是误选了职业,并不是刻意隐瞒,另外,小豪是因意外事故出险,并不是因开货车出险,所以小豪瘫痪和货车司机的职业之间并没有联系,最终,保司同意以“100%保额赔付”,小英收到了40万元理赔款。

为了进一步提升客户理赔体验,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也在持续升级服务。2月21日,蚂蚁保宣布“安心赔”将进行两大升级——全程协赔和速度保障。这样一来,客户的理赔顺畅程度有所提升,速度也非常透明,可减少客户的理赔焦虑感。

如何买保险?三家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给了这些建议

作为协赔经验丰富的第三方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贝壳财经记者近期也采访了蚂蚁保、慧择和小雨伞保险,从理赔角度出发,为普通消费者提供投保建议。

蚂蚁保提出了三条建议,包括重疾险配置要充足、保险配置要趁早及给新的生活方式配置新保障等。

蚂蚁保方面表示,去年,入驻平台的合作保司累计理赔金额超187.5亿元。其中,重疾险平均赔付金额仅有7.6万元,而重大疾病的治疗费普遍都在几十万起步,根据《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的数据,如癌症的平均医疗费用就在22~80万元。一般情况下,重疾险的保额可以按照年收入的3-5倍进行配置,以防因为患上重疾无法工作带来的经济损失。

同时,蚂蚁保建议,随着电信诈骗风险与日俱增,平台和保司上线了电信诈骗险,半年来,906位用户共理赔了3150万元,平均赔付金额超过3万元,所以,这类新的风险同样需要保险保障。

慧择客户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左申洋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结合我们2022理赔年报数据来看,意外险和医疗险在结案件数中高居前二,分别占比57.5%及37.9%,而结案金额中,重疾险和寿险居前两位,占比高达73.95%及7.3%。因此,我们建议,如果想配置商业保险,可以先购买意外险,保费便宜还能分摊人身风险,其次是医疗险和重疾险,防止住院生病所造成的大额经济损失,至于重疾险保额,建议至少30万元起步,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买到50万元甚至更高,接下来是寿险,可以在被保人身故后,依然能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最后,在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购买理财险,用于保障财富安全及升值。

小雨伞保险方面对记者表示,配置保险,从人群上来说建议先大人后小孩,从产品种类来说,先健康后理财。一般而言,夫妻是家庭经济的支柱,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所以,优先给大人配置保额足够的重疾险、医疗险后再考虑给小孩、老人配置健康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家庭的财富管理需求。

小雨伞保险方面进一步表示,近些年,我们发现在少儿重疾中,发生了不少罕见病的赔付,最高理赔金额达175万元。在我们的认知中,罕见病发生概率极低,但研究发现,罕见病保障非常值得重视,因此,配置少儿重疾险时,如果涵盖罕见病责任会更好。老年人则容易摔倒,发生意外骨折的风险更高,一些大关节骨折通常需要花费几万元,还面临长时间的康复,所以,投保一份意外险很重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宣传容易赔付难、为拒赔玩“文字游戏”、逃避赔付责任……一周时间内,新冠隔离险接连被点名。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文指出,2022年共收到新冠隔离险产品赔付难相关投诉近300件,其中涉及众安保险的投诉达252件。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也指出,“新冠”保险套路繁多。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隔离险争议纷纷的背后,互联网保险产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低进高出”问题亦不容小觑。

新冠隔离险成投诉“重灾区”

上海市消保委在近日发布的“3·15”系列文章中指出,近年来,有关互联网保险产品赔付难的投诉呈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2022年,新冠隔离险产品在赔付过程中,保险公司设置了层层障碍,消费者意见非常大。

据悉,2022年9月,上海市消保委开展了对新冠隔离险产品赔付难问题的专项调查,发现相关保险公司在通过互联网销售新冠隔离险产品时,并没有以显著和易于消费者理解的方式对新冠隔离险的条款、特定语词的含义表达界定清楚。

有消费者投诉称,其因新冠确诊阳性,2022年4月16日被收治到方舱医院,4月29日出院,方舱医院开具了盖章的解除隔离医学证明,但众安保险以保险合同条款为由,不认可方舱医院开具的证明。更有消费者反映,去年5月向众安保险同时提交了区疾控中心出具核酸阳性报告和方舱医院开具的包含“病症和诊疗经过”等在内的《出院报告》,但仍遭到众安保险对“确诊保险金”拒赔,理由是消费者“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于上述情况,上海市消保委认为,消费者与保险公司对相关条款等有争议的,应当按照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的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新冠疫情发生后,因购买方便、保费便宜,且直击消费者痛处,新冠隔离险一度在社交平台走红。但随着感染人数不断增长,新冠隔离险在理赔时面临各种门槛,已成为行业投诉的“重灾区”。

就在上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新冠”保险套路繁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宣传容易赔付难。一些保险公司为吸引消费者投保,宣称核酸阳性即可赔付,消费者实际感染后又设置苛刻条件,如要求提供CT检测报告和医生确诊通知书等才能理赔。

二是为拒赔玩“文字游戏”。部分保险公司以消费者确诊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而非“新冠肺炎”为由不予赔付。

三是逃避赔付责任。有些保险公司通过下架相关保险产品、保险理赔员失联、客服电话不通等方式,故意逃避赔付责任。

1月30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到,2022年第三季度,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投诉3334件,占比27.32%。而根据此前的通报,2022年第二季度,财产保险公司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投诉2434件,占比24.22%。

部分险企营销过头

关于新冠隔离险的投诉为何层出不穷?有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彼时由于疫情此起彼伏、不断反复,新冠隔离险的推出的确适时应景。无论是在情感慰藉,还是风险补偿等方面,均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出现理赔纠纷的症结在投保环节就埋下了隐患。表面看,新冠隔离险给消费者“小投入、高保障”的印象,可仔细推敲保险合同条款,承保责任十分严格且有免赔责任条款。而在保险产品宣传营销时,部分保险业务员只注重放大产品的优势好处,对免赔等条款轻描淡写。消费者若不仔细研读条款,不明就里投保了新冠隔离险产品,事后就很容易出现理赔难等情形。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禹彦认为,首先是保险条款限定得不够合理。有的险企要求提供隔离证明,但隔离证明在当时,尤其是上海静默期间是不可能提供的,只有去了方舱医院的患者才会有,或者是早期被发现、居家隔离的患者会有,但后期大规模暴发以后就没有了。有的险企则是要求达到重症标准,比如进ICU、白肺等严重肺部感染,或者是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大部分人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但是在销售宣传时并没有如实提示和说明这些条件。

“与此同时,部分险企存在营销过头的现象。”陈禹彦指出,新冠隔离险在互联网上销售时噱头太足,比如“人在家中躺,钱从天上来”等带有不劳而获色彩的宣传过于吸睛。

不过,他补充道,新冠隔离险频遭投诉也不都是保险公司的问题。比如,上海等其他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保险公司没有预想到会出现的情况,因此就没有约定在保险合同内。而去年防疫政策的转向,更是直接动摇了保险公司之前的承保基础,因此难免就会有理赔的争议和矛盾,从而引发大量投诉。

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指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若无专业人士特别提示和告知,消费者时常会忽略阅读合同内容。他建议投保人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对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进行重点了解和询问,作出是否继续投保或者是否要求进行合理变更的决定,否则可能面临拒赔风险。

上述业内人士也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条款规定,不能轻信博眼球的广告宣传,也不要存有“花钱不多,买个心安”的心理。既然要投保,就要投得安心、买得有保障。

谨防互联网保险“低进高出”

通过对新冠隔离险产品的深入研究,上海市消保委更进一步发现互联网保险产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有“低进高出”的结构性问题。

与“低进高出”相对应的是“高进高出”。传统保险产品的特点是高技术性和高法律专业性,体现在合同条款中充斥了大量的技术术语和技术概念,在理赔要求中也有大量高专业性的法律条款。为此,对传统保险产品的营销也有十分严格的规范,比如说专业的机构、持证的保险销售人员、面对面的条款解释说明以及销售过程的视频音频记录等。这种闭环就是高销售门槛和高理赔门槛,称之为“高进高出”。

但在以新冠隔离险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中,前端是低门槛快消化产品营销,后端则是高门槛传统型理赔模式。这种“低进高出”的做法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消费投诉。

以众安保险的新冠隔离险产品为例,其普遍采用互联网方式进行销售,不仅在保险公司自己的官方平台销售,还通过大量网络营销号和渠道做推广,并且这些推广打着“津贴日日有,隔离不用愁”的旗号,销售门槛较低。但在消费者要求理赔时,公司又以保险合同条款中的法律和医学方面的高专业性条款为由拒赔。

从保险市场看,互联网保险因成本和售价低、高效快捷得到消费者欢迎,也是保险产品迭代升级的主要趋势之一。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建立健全互联网保险产品相匹配的产品设计、营销、理赔规则体系刻不容缓。建议相关监管机构对新冠隔离险产品营销和理赔中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保险公司开展专项调查,督促相关保险公司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陈禹彦也透露,在与保险行业内部交流、研讨时,大家一致认为,对于保险销售、保险营销尤其是互联网的营销,要加强合规意识,杜绝不实或者夸大的营销。在理赔时,要充分和被保险人协商,只要在法律框架内,该赔付的还是如实去赔付。对于突然变更情况而无法赔付的,也要尽最大能力给予被保险人帮助。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新京报

在流量越来越贵的时代,互联网保险业正掀起流量争夺战。具有先天优势的流量巨头阿里、腾讯、京东纷纷卖起了保险。而一些创业公司则另辟蹊径。

一些已积累众多用户的互助平台、众筹平台正利用其业务与保险业务天然的连接性发力保险业。“筹款 互助 保险”的商业模式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并逐渐受资本关注。目前,水滴公司、轻松集团、悟空保集团等公司均同时布局了众筹平台、互助平台及保险业务,通过前两个渠道“引流”,再致力于通过保险渠道变现。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通过筹款来为商业保险导流的方式,由于水滴筹事件,再度引发公众对公益商业界限是否应该明确划分的讨论。如何看待公益与商业界限等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水滴公司、悟空保集团、轻松集团等多家公司,并获得回复。

有业内人士称,对于互助业务和保险业务来说,能够用商业手段来做真正的公益,(只要)向这些用户推荐的商业变现产品或服务的确是他们需要、性价比高,且整个变现过程信息对称、不强买强卖、不误导销售,那么,这种商业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水滴一年两轮融资约16亿,巨头纷纷入局网络互助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年初到今年8月中旬,共有14家保险科技创业公司成功获得融资,总金额超过20亿元。其中,过半融资金额集中在拥有“筹款 互助 保险”这类商业模式的平台,这足以说明这一商业模式受到资本青睐。

例如近期处于舆论旋涡中的水滴筹,其所属的水滴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就接连获得两笔融资,3月27日宣布获得近5亿元的B轮融资后,6月12日,又宣布已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这轮融资主要由博裕资本领投,腾讯公司、中金资本、高榕资本等投资机构跟投。据悉,腾讯也是此前水滴公司A轮和B轮融资的领投方,此次也继续参与了水滴公司的C轮融资,而中金资本则是首次参与水滴公司的融资。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互助及水滴筹均成立于2016年,水滴保则成立于2017年5月份。

根据水滴筹方面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已累计筹款达235亿元,近2.8亿人参与救助。此外,水滴互助官网也显示,目前该平台已拥有约8063万会员。

此外,自2015年已布局保险业务的悟空保集团在今年也获得了6000万元的融资,并新推出了悟空互助社和悟空筹两项业务,与此前的保险业务相结合,也形成了“筹款 互助 保险”的立体模式。

悟空保集团创始人兼CEO陈志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悟空保集团是在2019年开始做互助和众筹业务的,之前,集团主要做商业保险业务,为有钱、有保险意识且真正想买保险的人群提供高性价比的保障型产品,但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中低收入人群是买不起保险的。“目前,我国已经大范围覆盖了医保,但由于其低保障的特点,仍存在很多保障空白区,所以把互助、筹款再加上商业保险,三者结合起来,我认为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其中,互助可以让客户用较少的钱获得较高额度的保障,主要是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商业保险则更为高阶,针对的是有余钱、有保险意识的人群;筹款则是最后的选择,更多是运用熟人社交来进行筹款,大部分还是熟人捐款,这项业务也能给家有病人的贫困家庭带来帮助。”

更早之前,轻松集团也是在布局保险业务之后,获得了一笔融资。据悉,轻松筹2014年上线后,2016年又推出互助业务,2016年年末,则又推出保险业务,此后的2017年,轻松筹宣布在年初已完成28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除了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网络互助计划,一年前,2018年11月27日,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重新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大病互助计划。此外,滴滴、百度、美团、苏宁、360……加之投资过水滴公司的腾讯,网络互助计划由前些年的创业公司试水阶段,迈入互联网巨头时代。

多个平台推送保险产品或有医疗险产品链接

在“筹款 互助 保险”的商业模式中,保险业务是主要的变现渠道。新京报记者在轻松筹微信公众号注意到,该公众号也会推送保险产品;悟空互助社的微信公众号上也有医疗险产品的链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大多数筹款业务对用户而言是免费的,例如悟空筹平台从发起筹款到取现不收取任何手续费,而且还可以三次提取,一些着急用钱治病的家庭可以先提取已筹款金额,提取后仍可继续筹款,解决了急用钱的情况。

此外,互助业务则只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作为平台的正常运营费用,例如水滴互助的基础计划管理费收取方式为每期分摊互助金总和的8%,管理费由全体成员分摊,受助人无需支付。

因此,能够有效地为保险业务引流、做保险消费者教育以及筹款、互助场景天然与保险业务存在密切关联等因素,或许是这种模式受到资本青睐的一大原因。

曲速资本创始合伙人杨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筹款、互助再加上保险商城的模式有点像一个“三级火箭”,这种模式还是比较有效的,主要在于前两项业务的引流作用较强,比如筹款,可以在熟人朋友圈转发,这就相当于公司可以天然地通过用户的社交网络来获得流量;互助是一个长期的产品,对于用户而言,必须要长期呆在互助产品里才能获得保障,通过这么一个产品,就能把很多用户黏住,所以这两个渠道都是非常好的获客和蓄客渠道,再加上“卖保险”这个转换、变现渠道,对于用户而言体验是比较好的。

陈志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如今,流量越来越贵了,作为一家互联网保险业的创业公司,我们始终在寻找大规模、低成本、高转化率的流量,这是互联网保险公司本身的商业模式决定的,的确,筹款、互助业务所带来的流量是满足这些要求的。以筹款业务为例,个人社交圈子的裂变以及我们对一些典型筹款案件的推送,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流量。”

据悉,水滴保险持有保险经纪牌照,于2017年5月份正式上线,其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6月,平台已与国内60多家知名保险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推出了80余款保险产品。目前,轻松集团旗下的轻松保用户也突破3000万,达到了单款健康保险产品13%购买转化率的成绩。

除了流量,众筹和互助还带来了场景和大数据,赋能保险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为保险业务引流之外,“筹款 互助 保险”的模式也从提供保险教育、营造保险场景、大数据运营等方面直接赋能保险业务。

陈志华表示,筹款业务、互助业务对保险业务最大的意义或赋能是通过事实来进行保险教育,因为筹款主要是熟人生病发起的,互助则是给得病的陌生人分摊费用,一个“保险小白”如果经常看到这些信息,就会强化其危机意识,从而完成消费者教育,这会给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正向影响。“当然,虽然这批用户在我们平台上接受了消费者教育,但最终是否会选择在我们平台上进行商业变现,还是要看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不是他们想要的。除了流量转化、消费者教育之外,包括整个行为数据的收集,也会对保险产品定向推送等业务带来帮助,这些也是我们现在及未来要做的事情。”

轻松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在回复新京报记者时表示,经过轻松筹与轻松互助的用户积累与场景教育,也会唤醒用户对于保障的需求意识。首先,轻松筹首创了大病救助业务,通过朋友圈甚至更多社交平台的渠道上播撒“爱心”,建立了以微信为接口的强社交属性生态场景,当用户在捐款时,也会在场景影响下,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用户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健康保障的意识;其次,在用户原有的保障意识上,通过“一人生病,众人均摊”的轻松互助场景教育下,加深了用户“与其事后轻松筹,不如事前预防”的健康保障意识逐渐增强。最后,当用户具备极其强烈地保障自身健康的意识与行为时,轻松集团通过轻松保业务,为用户提供事前预防保险(产品)。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虽然都是“筹款 互助 保险”的模式,但各家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理念及未来的布局仍存在较大区别,这或许也是差异化竞争的主要体现。

例如轻松集团旗下的轻松保致力于尽可能把保险的门槛降低,推出适合的保险保障产品,让更多人拥有一份基础的健康保障,并且希望未来也能为需要的带病体和痊愈体提供相应的保障,例如其推出的某款产品,可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承保。

水滴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水滴保险商城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类天猫’模式”,水滴保险商城邀请各大保险公司入驻,并一起面向用户定制符合用户需求的保险,协助保险公司提供全流程的保险服务。但水滴保险商城里面并没有一个个的“保司旗舰店”,而是商城统一采用“严选”模式,在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中,每种只挑选出1-2款最高性价比的产品进行上架推荐,省去用户反复对比挑选的时间。“未来将会继续丰富人身险种类,例如专为特殊群体/带病群体等定制的保险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陈志华则对记者表示,保险作为一类金融产品,其最大的魅力在于杆杠率很高,这是其他金融产品所代替不了的。过去,我们致力于用最少的钱来买到高性价比的保障型产品,因此,我们在产品设计上也遵循这一理念,例如我们把保障责任拆分得很细,包括重疾、中症、轻症、身故责任等,对于不同客户来说,这些责任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我们平台,这些责任可以根据需求来进行自由组合,但传统的保险公司则会把这些责任一起打包销售,价格也不便宜。未来,我们坚持做纯保障型产品的策略不会有大的变化,还是会深耕这一块业务。

公益为商业引流?水滴筹称筹款带来的保险用户占比不到1/5

不过,这种受到资本青睐的商业模式近期却因“水滴筹事件”引发质疑风波。

水滴筹这样的平台的确帮助了一些有实际困难的家庭,但新京报调查也发现,平台也存在筹款人审核不严格,有的筹款人信息未完全核验已开始筹款等现象,而“扫楼式推广”更让很多人质疑,其在为其保险业务导流。

由此,也引发了能否通过筹款等带有一定公益属性的渠道为商业属性的保险业务引流的讨论。

不过,水滴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的初心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引流”,只是在后来的业务经营中,我们发现水滴筹以及水滴互助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用户的保险和保障意识,对水滴保险商城的业务有帮助,但从目前的业务量来看,水滴保险商城的用户来源非常多元,从筹款业务过渡到保险业务的用户占比不到五分之一。

水滴公司相关负责人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媒体报道了水滴筹线下团队人员服务环节出现了问题后,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组展开相应调查,并且全面暂停了线下服务。由于公司考核机制不够严谨以及对线下团队管理存在疏漏,导致线下在实际管理和执行过程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对于这一点,我们深感愧疚和歉意,绝不回避问题。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有相关学术机构将水滴公司定义为‘混合型组织’,原因是水滴公司的商业模式体现了商业活动与社会使命互为动力,这种动力已成为创新的源泉。这正是我们在探索与追寻的商业本质,我们的商业模式里面就有社会价值在。”

陈志华则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对于互助业务和保险业务来说,能够用商业手段来做真正的公益,(只要)向这些用户推荐的商业变现产品或服务的确是他们需要、性价比高,且整个变现过程信息对称、不强买强卖、不误导销售,那么,这种商业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出现,杨轩表示,“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这种模式的,但从目前多家公司的经营来看,的确存在公益与盈利界限不明晰的问题,我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说,我觉得还是希望这两者的界限是明晰的,但对于这些公司而言,他们肯定希望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因为这样效果是最好的。”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公众关注的“假筹款”等事件,上述多家平台也采取了大数据、举报措施等举措,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陈志华表示,“我们也会对筹款项目进行风险控制,比如说会增加举报机制,一旦有举报,我们就会终止捐款、冻结资金,最后查实的确是假筹款的话,这些钱也会原路返还。”

陈志华也表示,反过来说,保险行业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也依然存在逆向选择风险,有的人月收入1000块钱,突然买了个2000万保额的意外险,这种事件并不少见,这种风险很难全部堵上,类比来说,“假筹款”也是一样的,风险难以全部堵上。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8%,较财产险行业整体保费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车险实现累计保费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结束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局面。(证券时报)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二胎概念龙头(二胎概念基金)

下一篇:etc概念股票什么意思(etc概念)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