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世界对冲基金排名(对冲成本分析)

2023-04-13 16:31分类:买入技巧 阅读:

在美股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差表现时,美国对冲基金巨头Citadel似乎毫不受到影响,其连涨势头在2022年仍在继续。即使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Citadel首席执行官、亿万富豪Kenneth Griffin旗下的对冲基金和做市商业务收入也都创下新高。

截至1月1日,管理着545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公司Citadel收入约为280亿美元,这远远超过了其前一年162亿美元的纪录。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Griffin的旗舰对冲基金——由Citadel的投资管理业务独立运营——去年也取得了巨大收益,由于从股票到大宗商品等各方面的强劲交易战绩,该基金上涨了38%。知情人士称,该公司在其五项核心策略中的每一项都盈利,其中还包括固定收益和宏观、量化和信贷。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和2021年,这家对冲基金的年化回报率都超过了20%。在经历了2008年濒临破产的经历后,Citadel近年来的表现超过了许多竞争对手,其旗下的每只对冲基金在2022年都实现了扣除费用后的两位数增长。

12月31日,Citadel向其投资者返还了约85亿美元的利润,高于其先前预期的70亿美元。

不只是对冲基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证券做市商之一,独立运营的Citadel证券在市场大幅波动之际,实现75亿美元的收入,高于2021年创下的70亿美元的前纪录,同比增幅达到7.1%。值得一提的是,Citadel证券已经连续12个季度的净交易收入超过10亿美元。

亮眼的业绩反映了Citadel证券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该公司正在从华尔街传统大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并逐渐在股票、期权等市场上享有一席之地。该公司在美国散户中的地位几乎无可撼动。该公司称,美国散户约四成的股票交易是在该公司完成的,此外该公司还为超过1600家机构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包括主权财富基金、资管公司、银行、对冲基金、养老金计划和一些经济体的央行。作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公司之一,Citadel证券加大了在美国以外的做市业务,并扩大了包括东京等地交易的美国国债和利率互换业务,目前,该公司在全球35个国家开展业务。

去年上半年,Citadel证券就交出了创纪录的半年报,在美国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该公司在去年前六个月获得了42亿美元的净交易收入。

不过最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美国股市的规则进行了全面修改,这可能令Citadel这样的做市商陷入困境。SEC去年12月公布的修改计划可能会对这些公司如何处理散户的订单、如何收取佣金等做出新的规定,从而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

Griffin在去年公布业绩前拥有290亿美元的净资产,他于1990年创立了对冲基金Citadel。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中资银行首次占据这个榜单前十名的一半,反映了如今全球财富流向和全球经济天平逐渐向东方倾斜的大趋势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魏城 发自伦敦

编辑|郝洲

 

英国退欧后,欧盟官员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从伦敦金融城抢走更多的工作,挪到欧盟国家去,但最新的数据显示,英国银行业的总体利润超过了任何一个欧盟国家,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还首次超过了法国。

 

英国银行利润全球第四

 

英国在2016年退欧公投前后,围绕着退欧程序的政治恶斗和扯皮,以及退欧后重新设立的贸易壁垒,一度沉重打击了英国金融业。

 

然而,7月4日公布的2022年度《银行家》全球银行千强榜显示,因获益于新冠防控措施解除后的经济反弹、私募股权交易热和飙升的房地产市场,英国银行业2021年全年税前总利润是551亿美元(约合460亿英镑),相比之下,法国银行业2021年全年税前总利润是548亿美元(约合453亿英镑)。

 

英国银行业在税前利润上也击败了德国银行业。尽管德国有诸如德意志银行这样的投资银行业巨无霸,但英国银行业2021年全年税前总利润仍然比德国同行高出了400亿美元(约合330亿英镑)。

 

 

英国各大银行中表现最好的是汇丰银行,在全球银行千强榜上排名第九。已经连续11年了,汇丰是这个榜单前十名中的唯一一家欧洲银行。

 

《银行家》全球银行千强榜是当今国际最权威的全球银行业排名之一,已有52年的历史,排名主要考量银行的一级资本实力,以反映银行抗风险和利润增长的能力,被视为衡量全球银行综合实力的评价基准。

 

银行的一级资本亦称“核心资本”,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银行实力最重要的指标。

 

英国高街上的商业银行,多数都进入了这个榜单的前100名:巴克莱银行排名第24,劳埃德银行名列第42,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位居第53。

 

在所有的英国银行中,劳埃德银行的利润增幅最大,增长了近六倍。

 

英国银行业原来预期新冠疫情可能会导致一波贷款违约浪潮,所以预先拨出了数十亿英镑的储备金作为应对。

 

2021年全年英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增幅超过200%,但这一增幅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因为银行后来释放了原来为违约预期而准备的储备金。

 

《银行家》杂志总编辑乔伊·马克奈特说:“在很大程度上,英国银行业利润的增长可以归因于2021年信贷减值支出的减少或逆转。因为原来预期的许多贷款损失,后来都没有出现。”

 

英国银行业2021年的利润总额在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但好于欧盟诸国,也好于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印度。

 

而西欧是唯一一个银行一级资本出现收缩的地区(3.6%)。在这个榜单上排名前 20 的三家西欧银行的一级资本都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排名下降: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降至第 14 位、法国巴黎银行跌到第 15 位,桑坦德银行落至第 20 位。

 

此外,西欧地区的银行总资产收缩 了2.5%,贷款减少了近 3%。西欧是银行资产回报率(0.44%)和资本回报率(8.4%)最低的地区。

 

英国短板仍然与退欧有关

 

考虑到自从英国退欧公投以来,欧盟一直努力说服大银行把它们的业务、甚至总部搬到欧盟国家去,英国银行业2021年的总体表现能够强于欧盟同行,确实不容易。

 

就在最近,欧洲中央银行还下令八家银行将更多的交易员从伦敦转移到欧盟内部的金融中心,如巴黎或法兰克福,因为欧央行担心这些公司不受欧洲监管机构的控制。

 

由于担心无法监管与欧盟客户相关的风险,欧央行一直在评估大型银行欧盟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和登记交易的位置。欧央行一直试图打击一种被称为“背靠背”交易的做法,即银行为欧盟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却把高级员工和资本留在英国。

 

自 2016 年英国退欧阵营以微弱多数票在公投中胜出以来,英国利润丰厚的金融业,一直是各方的一个关键战场,欧盟各大城市都在与伦敦竞争,或各自竞争,试图把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吸引到自己的城市里来。

 

法国的抢人抢生意行动表现得特别积极、特别努力、特别扎眼,例如,2018 年,法国为了让家住伦敦的银行家及其家人能够在移居巴黎之后顺利融入法国社会,还专门为他们设计了法语课程;法国总统马克龙也一马当先,为了抢夺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还专门在巴黎郊区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主持一年一度的“选择法国”活动。

 

近些年来,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国银行都加强了它们在巴黎的业务,而欧洲银行管理局也在2019年从伦敦迁往巴黎。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搬家。他们不想迁徙的理由,除了对新环境、新国家、新文化和陌生的语言的畏惧,更多的考虑,则是因为伦敦尽管受到退欧的冲击,但仍然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

 

消息人士透露,当摩根大通试图将15 名伦敦交易员转移到巴黎时,约有一半人辞职。

 

2022年3月29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公布了其最新的英国金融服务业退欧追踪报告。报告显示,自从2016年6月23日英国退欧公投以来,从伦敦流向欧盟国家的金融业职位的总数,仅略微超过7000份,远远低于公投前后一些公司和机构所预测的数万份职位流失的数字。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不是实力更弱的欧盟各大城市说抢就能抢走的。

 

例如,在全球范围内,伦敦仍然在几大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外汇、衍生品清算、商业保险、债券交易、基金管理等市场。

 

银行业也不例外。英国是现代银行体制的发源地,尽管与中美银行业相比,今天的英国银行业确实落后了,但与欧盟诸国相比,英国银行业还是具有许多优势。

 

智库“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安德鲁·希尔顿认为,欧盟难以从根本上撼动伦敦作为欧洲首席金融中心的地位。

 

希尔顿说:“阿姆斯特丹获得了一些股票业务,法国获得了一些对冲基金业务,德国获得了一些银行业务,但还没有一个单一的欧盟金融中心能够威胁到伦敦。”

 

不过,英国政商精英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他们仍然担心欧盟的威胁。不久前,英国一个跨党派议会小组委员会制定了一项计划,试图保持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尽管伦敦在多份全球大都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很少掉出前三名,但在2022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中,伦敦的得分跌幅最大,在这个指数中,仅次于纽约、排名第二的伦敦,与排名第三的香港和排名第四的上海之间的差距大幅收窄。

 

十年期间,英国在全球跨境银行贷款中的份额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跌至2020年的15.2%;保费、养老金也有所下降;对冲基金资产收缩了三分之一;在伦敦证交所上市的海外公司数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

 

英国的有识之士都认为,目前英国金融业最大的短板,仍然与退欧有关。伦敦金融城最看重的市场准入,尤其是对欧盟市场的准入,就因英国退欧而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财富向东流?

 

全球银行体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大。自《银行家》1970年开始推出它的全球银行千强榜以来,如今全球最强大的1000家银行的一级资本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它们的一级资本总额已经达到10.38万亿美元,年增幅为4.7%。此外,它们的总资产首次突破15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54.21万亿美元。

 

全球银行业的利润也出现了健康反弹,税前利润总额达到破纪录的1.44万亿美元,年增幅为53.7%。而2021年度千强榜公布时,全球银行业的税前利润总额比2020年下降了19.2%。

 

在《银行家》2022年度全球银行千强榜中,中国银行业的表现最为耀眼,中资银行占了榜单前十名的一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夺走了冠军、亚军、季军、殿军的称号,交通银行则名列第十。

 

在该榜单的前十名中,有四家美资银行:摩根大通名列第五,排在第六、第七和第八位的分别是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

 

中国银行业因为在新冠疫情期间的表现更强更韧,其一级资本和总资产的增速均超美国同行:2021年中国银行业的一级资本总额增加了14.4%,总资产增加了10.9%;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业的一级资本总额增加了4.7%,总资产增加了8.8%。

 

在2022年度千强榜中,中国有140家银行上榜,比2021年减少四家。与美国上榜的186家银行相比,中国上榜银行目前的一级资本是3.3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上榜银行两倍,中国上榜银行的总资产是41.53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上榜银行的两倍。总体而言,中国占全球千强银行一级资本的32.5%、总资产的26.9%和税前利润的28.7%。

 

马克奈特指出:“对中国银行业而言,2022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排名靠前的银行比其他国家的同行增长更快,排名前20的十家中国银行中,有九家的一级资本增速达到双位数。”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是连续五年位居这个榜单的前四名。随着交通银行今年进入前十名,中资银行首次在该榜单前十名中占据一半。

 

中国工商银行已经连续十年位居该榜单的第一名,它的一级资本高达5088.5亿美元,是全球第一家一级资本超过5000亿美元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一级资本在2021年增加了15.7%,总资产增加了8.1%,税前利润增加了11.1%。中国工商银行如今的一级资本是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的两倍多。摩根大通现在的一级资本是2461.6亿美元。

 

有趣的是,这个榜单不是中国人编撰的,而是英国人编撰的。今年中资银行首次占据这个榜单前十名的一半,而前十名中的唯一一家欧洲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其主要业务和收入也都来自亚洲。

 

某种程度上,这个榜单也反映了如今全球财富流向和全球经济天平逐渐向东方倾斜的大趋势。

 

(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作者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今年以来股市行情持续低迷,春节后更是出现了一波大幅度下行的行情。对于我们小散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本金一下亏了不少。然而在股市里打拼多年的朋友都清楚,目前A股的价格已经是非常有吸引力了,只是在短期走势上是否还存在一定的下探空间,这是与环境和政策密切相关的,而且又是多变的。那么就使得我们内心出现非常焦虑的情绪,割肉离场又怕踏空,而继续持有又不知何时才见底。

 

在这种情况下,老股民选择的是多看少动等待市场回暖,而新股民可能就是受情绪影响较多经常进进出出,买错了不说,甚至还亏了不少手续费。这样的投资真的会让人看不到希望,甚至想抽身离去。那么真的就没有办法去应对了么?在这里我就希望通过过往的投资经验结合专业知识跟大伙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要解决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冲击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冲手段来规避风险。股市起伏不定,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易经验积累外加一点技术分析,去判断市场是在上升趋势还是下行趋势这个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趋势转折点上的把握,因此,我们只需要在对行情把握程度较低的时间段里运用对冲工具,对我们持仓市值进行对冲就可以做到短期规避风险的效果。那现在A股市场上我们可以有什么工具可用呢?

 

目前比较有效的工具就只有三种:

1、 融资卖出ETF基金,在市场稳定之后买回还券,在我看来,没什么优势,而且成本高,本文章不列入研究范围;

2、股指期货,优势是有三个品种,基本覆盖大中小股票指数,而且成交量比较充足,但是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就是对择时的要求特别高,如果启动对冲之后指数掉头向上走,也会把上涨获利给对冲掉了,还有一个就是需要去期货公司开户,比较麻烦;

3、个股期权,目前我们的个股期权品种只有上证50ETF和沪深00ETF两个品种,而且对比股指期货来说成交量也比价差,但是个股期权作为对冲市场最为优秀的金融工具,其对冲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小成本大效果就是对这张股票保单属性的最具体描述。因此,在这里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如何运用期权进行风险对冲。

 

 

期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果要弄清楚所有投资逻辑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对于我们小散们可能知识结构还不足。但是,如果我们只用于对冲的话,则只需要简单地了解平值认沽权证的交易方法和时间价值是什么即可。那么我就从这两个方面跟大伙普及一下。

 

首先,期权就是一张合约,简单概括包含的要素有:到期日、行权价、权利金(内在价值+时间价值),权利金就是期权价格,你可以理解为在规定时间内以行权价买入(或卖出)标的物的权利价值。那么认沽期权就是拥有以行权价卖出标的物的权利。打个比方理解一下,现在沪深300ETF是5元,那么你认为一个月时间300ETF价格可能下跌至4.5元,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买入行权价5元(也就是平值期权)认沽期权,那么如果真的到了4.5元的话,你每张期权可以赚到内在价值5000元(一张期权含10000份ETF购买权限),只是一开始需要支付一定的时间价值作为权利金(目前的波动率计算约名义市值2%-3%),

 

 

那么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很好地锁住风险,并且,如果你判断错误了,也只是亏损2%-3%的权利金而已。在这我用股指期货和期权做一下对比就更清楚了。

1、如果运用期货对冲,那么市场的波动几乎就与你无关了,如下图:

 

2、如果运用期权作为对冲,那么在可以控制风险的条件下还不会错过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如下图:

 

其次,既然期权具备如此优秀的对冲能力也不会错过上涨行情,那么是否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去做?答案当然不是,因为刚才也说了,每次开仓均需要付出2%-3%左右的权利金作为成本,也就是你买保险也是要给保费的,所以在对冲的时候也需要选择时机,不然保险费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只是运用期权对冲我们更不需要害怕做错方向。那么一般来说我给出的建议都是从技术形态去考虑,一般两个时间节点做对冲比较适合:

1、 在预计行情见顶的时候,如下图:

 

2、 盘整后跌破平台,预计加大下跌力度,如下图:

 

 

总结:市场千变万化,知识不断更新,每一个行业能赚钱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和适应它的,股市同样如此。目前我们可以做对冲的品种已足够应对市场波动,现成的工具不用这样战斗力不就大打折扣了么?希望文章内容大家喜欢,也希望对您有帮助。祝大家投资顺利,别忘了,点赞关注转发,谢谢。

美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浩劫。

上周三,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涨11.9个基点至4.129%。周四及周五国债继续遭遇疯狂抛售,最新收益率已经飙升至4.27%,继刷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对政策有前瞻指引,且对利率更为敏感的2年期国债收益率现价已经突破4.6%,刷新2007年8月以来最高。

10年期美债是全球风险资产的定价锚。它飙升过快过猛,对全球金融市场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更大可能是金融暴风来袭前的警笛。

01

从债券定价逻辑看,分子是票面债券未来现金流之和,因票面利率规定,现金流也就是固定的了。分母是折现率,也就是利率,即货币政策。故决定债券价格核心因素就是央行们掌管的货币政策。其次,债券还有两个次要定价因素——经济基本面和通胀预期。

2022年初以来,美债价格持续崩跌,其收益率持续走高,主要逻辑其实就是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导致的。今年3月,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当时预期到年底的目标利率为1.75%-2%。

而现在的情况是,美联储基准利率已经高达3%-3.25%。市场预期11月加息75个基点已经板上钉钉,12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也较大。据CME“美联储观察”显示,11月与12月累计加息150个基点的概率为74.7%。如果是这样的话,联邦利率到年底将高达4.5%-4.75%。

美债收益率持续大涨,将对各类金融资产价格产生持续且可怕的破坏。

该指标对股票市场的估值产生明显压力,尤其是此前因放水吹高估值泡沫的高科技公司。股票定价分母是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信用补偿收益率。10年期美债往往被市场视为无风险收益率,它上涨,折现率就提升,那么把分子总现金流折现过来,现有价值就会下降。

曾经有机构给出一个量化数据——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只要上涨1%,市盈率就会下降18%(基于一定假设条件)。此外,美联储持续加息,对于经济的灭活效应亦非常明显,衰退将会是很现实的问题。反应到微观上,就是企业盈利下降。这样一来,就是分子分母的惨烈双杀。这亦是美股今年暴跌的核心逻辑。

除了股票市场,利率飙升,还可能让庞大规模的衍生品市场暴露更多的风险。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止2017年,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未平仓头寸其名义本金金额高达514万亿美元,是其全球GDP总额的5倍还要多。其中,利率类、外汇类、信用违约类、股票类分别大致占80%、17%、2%、1%。2020-2021年,经过泛滥的大放水之后,全球衍生品规模膨胀得更大。

9月底英国养老金的暴雷(利用利率互换衍生品工具做资产波动对冲),或许只是衍生品市场出问题的一个序幕。

美债利率飙升,美国30年期个人按揭房贷利率也快速飙升。今年10月,该利率已经高达6.94%,创下2002年4月以来最高。这将对美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明显冲击。

除了以上市场外,美国金融市场还包括货币市场、回购市场、商品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掉期市场等等。一旦一个主流市场流动性出了问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恰巧的是,国债市场可谓是美国金融市场最为核心的“心脏”部位之一。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叠加沙特俄罗斯石油战,导致国债基差策略以及风险评价策略大幅溃败,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被冻结进而快速发展为系统性的危机,并蔓延至全球。

当前,美债价格持续下挫,收益率持续上升,流动性备受考验,警惕黑天鹅爆发,进而冲击全球市场。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今年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耶轮询问了美国各大银行,是否需要财政部回购些银行们所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以提高市场中的流动性。

02

今年,美债崩跌这么多,从资金层面看,一定是资金抛售美债的量大于资金接盘的量,从而导致价格大跌。

那么,谁在疯狂抛售?

最夸张的是日本。据BWC中文网统计,从3月至今,日本财政部、央行、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大银行在内的官方机构累计抛售了2450亿美元的美债,并创下2005年以来最长连续抛售纪录。

其中,在美联储今年第一次加息的3月,日本净抛售美债高达739亿美元,创下单月抛售记录。另外,今年8月抛售345亿美元的美债,是其7月的17倍,现持仓降低至1.1998万亿美元,创2019年12月以来新低。

日本投资者为何疯狂“卖卖卖”?

过去很多年,日本实施了负利率政策,其国内大资金疯狂出海进行资本套利。玩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日本金融市场以零利率以及负利率进行融资,出海到美国,选择配置几乎无风险、且利率偏高的美债,进行套利。但它们会做资金对冲,主要是汇率层面的。出海套利,相当于卖日元,买美元,相当于做空日元。对冲的话,就需要反过来,在汇率市场做多日元。这种风险很低的套利策略已经持续了很久。

今年,随着美联储大幅加息,日元持续贬值,日本这些做套利的大资金对冲成本越来越高,且产生较大的亏损压力,套利策略不再奏效。无他,选择抛售美债,回流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日元汇率。但日元贬值还是很大,可见外资出逃日本的资金量有多大,有多坚决。

9月底,日元兑美元贬值至145,日本央行悍然动用外汇储备来干预汇率。而当月日本外汇储备一共锐减540亿美元。要知道,日本外汇储备一共有1.2万亿美元,其中仅有1300亿美元以储蓄的方式存放在国际清算银行账户,其余仓位几乎都是配置美债。可以推测,日本9月外汇储备的锐减,主要应该都是大幅减持美债而来的。

不管是日本国内大资金因无法套利卖美债,还是日本央行为干预汇率卖美债,一定程度上都会加剧美债市场的大幅崩跌。

而华尔街对日本毫无手软,疯狂做空日本国债。为了迎战,日本央行继续大规模QE购债,压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至0.25%以内。而这无疑会加剧日本汇率的贬值,趋势更是无法阻挡。华尔街的套路很简单,做空日本国债赚不了钱,因为有日本央行兜底购债,但同时大规模做空日元就将赚得盆满钵满,且确定性非常之强。因为日本政府债务以及企业债务太高,堵它无法加息,只能埋头印钱购债控制收益率。

从这个维度看,日本疯狂卖美债,多少有些被动的成份,来拯救国内的金融市场。而也会加剧美债的崩跌。总之,美日两国相爱相杀,金融层面的博弈非常之剧烈。

除了日本外,中国在今年也大幅减持了美债。从去年12月至今年6月,一共减持了1130亿美元的美债。在7月和8月则分别小幅增持22亿美元、18亿美元。目前,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为9718亿美元,创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除了第一第二债权国,全球至少还有25个经济体净减持美债,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比利时、印度等等。当然,一部分原因是抛售美债,消耗外储来支撑本国汇率。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今年以来缩水约1万亿美元至12万亿美元,降幅高达7.8%。

目前,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的比例为24%左右(7.5万亿美元),其余持有者主要就是美国国内投资者。其中,美国政府为21.8%。美联储为20.3%,共同基金(主要为货币基金)为12%、养老金为10.5%。

美联储其实是美国国债市场最后的兜底人。今年6月开始,美联储也都开始抛售国债了,10月更是加速推进缩表。没有了最后兜底人,美国国内其他投资者怕是指望不上接盘天量国债。要知道,美国一级交易商面对历史最大规模的国债和公司债市场,而库存规模却跌到了历史低位,基本也就是接盘接不动的状态了。

在加息周期中,美债抛盘太大,而接盘明显不足。为了避免美债崩盘,美国挑动俄乌战争,制造地缘政治危机,驱赶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接盘一部分美债。当然,回流效果大不如以前的加息周期,但也能缓冲一部分美债价格崩跌的力度和速度。不过,抛盘量太大,美债继续暴跌。

03

在年初,你说美联储会加息到4.5%-4.75%,别人一定觉得你疯了。但事实上,今年年底联邦基准利率达到这个区间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其实从今年3月份第一次加息以来,美联储几乎每次加息都在超预期,主要逻辑是控制通胀,但也明显伴随了收割他国财富的意图。

随着利率的攀升,全球主要经济体多多少少出现一些危机的苗头,包括瑞士的瑞信,英国的养老金,日本汇率危机,以及欧洲的能源危机。当然,美国自然也有爆发危机的基础,威胁最大的还是国债市场。

百年大变局,金融博弈越发激烈,金融市场的波动率也会明显放大。当然了,危机中也一定有机。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网上炒股入门教程(网上炒股如何入门)

下一篇:股票600295走势(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