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媒体价值回归(塑造主流媒体价值)

2023-04-10 17:41分类:买入技巧 阅读:

2023年全国两会分别于2023年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进程。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一目标高于去年3%的实际增速,释放出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信号。

在展望经济形势的同时,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仍是普遍关注点,“高铁”、“轨道上的出行圈”等交通热词频现。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4.2万公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围绕如何实现轨道交通现代化这一民生关切提出,大力发展市域铁路,加强轨道交通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建议,增开香港直达广州市中心高铁,实现50分钟即达广州天河区,真正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陕西省全国政协委员杨淼建议,加快推进陕南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力争早日真正形成秦巴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

聚焦武汉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孟晖提出,“新增武汉枢纽直通线东延线和武汉新城高铁站,并加快建设,实现武汉都市圈1小时通勤武汉至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2小时通达,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面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圈。”

湖南代表团全团提出,加快贯通呼南高铁通道湖南段;将新建长九高铁项目作为国家干线铁路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7件提案。

高铁建设为区域发展带来交通保障,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高铁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高速发展新动力源。高速度、高质量的中国高铁已成为群众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同时高铁也因其受众具有泛精众的特点汇集商务人群等优质目标受众。两会期间,高铁承担了两会代表赴京离京的重要任务,为两会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中国的城镇化推进及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为高铁户外广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配合近期出行数据的火爆,高铁站因此成为品牌触达目标人群的核心磁场,高铁场景营销成为众多品牌的营销利器。兆讯传媒立足商旅出行主要场景,依托自身强大的媒体资源网络,为品牌构筑区域传播阵地。

兆讯传媒表示,将积极发挥规模优势、传播优势、数字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展传播场景、丰富营销体验,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每经记者:彭斐 每经编辑:董兴生

经过几年低谷徘徊后,在业绩回暖之际,有“药中茅台”之称的东阿阿胶(SZ000423,股价48.48元,市值317.07亿元),管理层也在近期出现“震荡”,而这已经是东阿阿胶近三年上演的第三次换帅。

2月21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高登锋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职务,同时一并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而张名君则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

上述二人辞职原因皆为“工作变动”,且辞职后将不再担任东阿阿胶任何职务。这也不是东阿阿胶近期首次高层变动,自2022年12月9日以来的不到三个月内,东阿阿胶已有4名高管离职。如果时间再向前推,东阿阿胶的人事变动从2019年业绩暴雷开始就有所显现,仅董事长一职,公司三年内已进行了三度更换。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上述4人离职后,东阿阿胶高管团队中,除了王延涛、刘广源两名副总裁来自“老东阿系”,包括总裁程杰在内的其余5名高管,均有“华润系”的履历。

2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东阿阿胶方面,公司相关人士否认了管理层“去东阿化”的说法,并称上述变动属正常人事变动,高登锋已被调到华润医药集团任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层频繁“换血”之际,这个“价值重塑”的行业龙头,业绩开始回暖。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6亿元~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84%。

三年内已三度“换帅”

自执掌东阿阿胶14年的秦玉峰退休之后,东阿阿胶高管团队已经历数次人事变动。而今,秦玉峰的继任者高登锋也离开了这家行业龙头。

东阿阿胶2月21日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长高登锋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由于工作变动原因,高登锋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职务,同时一并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职后,高登锋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东阿阿胶内部获取的消息显示,高登锋在辞任后,将前往华润医药集团任职。从股权关系来看,东阿阿胶为华润医药集团旗下公司。

从履历来看,高登锋有着明显的老东阿印记。1995年,高登锋就已经加入东阿阿胶,曾先后担任销售代表、销售主管、办事处经理、市场部总监等多个职位。2020年1月10日,在灵魂人物秦玉峰辞任后,高登锋接任东阿阿胶总裁一职。

在高层震荡中,董事长一职最早出现变动。2019年12月,“华润系”韩跃伟接替王春城担任东阿阿胶董事长。一个月后,曾执掌东阿阿胶14年的秦玉峰辞去公司董事、总裁、法定代表人职务,此后一年半时间里,东阿阿胶7位高管相继辞职。

彼时,东阿阿胶也遭遇上市以来的最低谷,连续12年业绩持续增长的东阿阿胶,在2019年突然“变脸”,公司当年亏损4.55亿元。在高登锋上任总裁后的第一个财年,东阿阿胶实现扭亏。2021年,东阿阿胶业绩得到进一步释放,实现归母净利润4.40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近十倍。

在业绩回暖的同时,东阿阿胶的管理层再次变动,其中就包括高登锋本人。2022年1月,高登锋调任东阿阿胶董事长。

不过,在升任董事长仅13个月后,高登锋就辞去了他在东阿阿胶的职务。与他一同辞任的,还有东阿阿胶副总裁张名君。履历显示,张名君于2020年11月20日起担任东阿阿胶副总裁一职,距离其任期结束还剩下一年多时间。

在2月21日的公告中,东阿阿胶表示,董事长一职空缺期间,由公司总裁、董事程杰暂时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直至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为止。

否认高管“去东阿化”

在高管团队频现人事变动之时,作为东阿阿胶的实际控制方,央企华润的印记在东阿阿胶愈发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程杰于2022年1月10日接棒高登锋,担任总裁一职。在此之前,程杰曾历任华润三九OTC终端代表、999感冒灵产品经理、OTC销售市场部总监等职位。

在高登锋和张名君离职之前,2022年12月9日,东阿阿胶披露,公司副总裁刘延风、任儒倬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职务。其中,刘延风在东阿阿胶改组股份制公司一年后就已加入,是公司年资最深的副总裁之一。辞职后,刘延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任儒倬仍在公司任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登锋、刘延风辞职后,目前,东阿阿胶高管团队中只有王延涛、刘广源两名副总裁来自“老东阿系”,而包括总裁程杰在内的其余5名高管,均有“华润系”的履历。

对于上述人事变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东阿阿胶证券部,询问目前东阿阿胶的管理团队是否存在“去东阿化”,公司人士对此予以否认,并称只是正常的人事变动,高登锋与刘延风已被调到华润医药集团任职。

“价值回归”难以为继

管理层频繁“换血”之际,曾经的“灵魂人物”秦玉峰在退休2年之后被查。而这也宣告了东阿阿胶此前“价值回归”战略的失败。

2022年3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东阿阿胶原党委书记、总裁秦玉峰接受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和山东省聊城市监察委员会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和秦玉峰一同接受调查、审查的,还有东阿阿胶原党委委员、高级副总裁吴怀峰。

在东阿阿胶的发展历程中,这家隶属央企华润集团的企业,在1996年登陆深交所,主打阿胶及阿胶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秦玉峰则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2006年上任东阿阿胶总裁伊始,秦玉峰做了两件事:一是从史料典籍发掘资料讲故事,烧钱做营销;二是涨价。秦玉峰重视文化营销,将东阿阿胶植入《甄嬛传》等热播电视剧中。

图片来源:每经资料图

与文化营销同步进行的,还有频繁的提价。2006年,上任不久的秦玉峰就将阿胶块价格上调21%,此后几乎每年都会涨价。阿胶作为保健品可以自主定价后,东阿阿胶次年的提价幅度甚至达到6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东阿阿胶公告及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到2018年,东阿阿胶共计涨价17次,其阿胶块每250克售价从2006年的25元涨到2019年的1499元,涨幅高达59倍。

秦玉峰曾多次表示:“真正道地的阿胶,是滋补国宝,值得我们去用价格对它表示起码的尊重。”2016年11月,秦玉峰向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按照20世纪30年代的标准,阿胶价格应该在每斤5000元~6000元。

在2019年之前,得益于秦玉峰主导的“价值回归”工程,东阿阿胶连续13年净利润保持正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价值回归”让东阿阿胶成为真正的“滋补国宝”,但当阿胶价格还未到3000元/斤时,涨价的副作用开始显现:阿胶卖不动了。

如今,对于秦玉峰任期内坚持了10余年的“价值回归”策略,东阿阿胶方面显然已经不再坚持。

今年2月16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谈及未来三至五年阿胶块的增长目标与举措时,东阿阿胶方面称,“过去阿胶块增长出现波动,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供需关系出现问题,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另一方面是因为提价过于频繁,价格与价值背离,违反了基本客观规律。未来,东阿阿胶将构建合理有序的供需关系。”

阿胶龙头选择“价值重塑”

在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秦玉峰曾说:“公司正面临十几年来最困难的时刻。”东阿阿胶接下来的业绩数据也印证了秦玉峰的说法。从2019年东阿阿胶的业绩暴雷后,公司的高管开始了频繁变动。而在人事变动的同时,东阿阿胶的经营却渐入佳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经历上市首亏之后,东阿阿胶开始寻找自身的盈利模式,此前更多是“甩手掌柜”的华润,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上。

这一时间点上,东阿阿胶也迎来新老换代,韩跃伟、高登锋、程杰等人先后上任,他们的主要任务即是一边清理库存、剥离低值资产;一边改变利润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

图片来源:每经资料图

自高登锋上任之后,来自华润的程杰成为高登锋的搭档。与此同时,东阿阿胶通过剥离低毛利的毛驴养殖及销售业务等举措持续“瘦身”,并启动数字化转型,发力线上销售渠道以扭转颓势。

目前已经代为履行东阿阿胶董事长职责的程杰,在2022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东阿阿胶这个品牌引领中式滋补,同时也希望年轻人的第一口阿胶是东阿阿胶。未来将结合数字化的手段,增强研发能力,给年轻消费者提供更美丽、更健康的解决方案”。

今年1月31日,东阿阿胶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2年预计实现净利润7.6亿元~8.1亿元,相较于2021年盈利4.40亿元的表现,同比增长73%~84%。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东阿阿胶提到了价值重塑,并称业绩增长是因为2022年初步构建了“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的增长模式,强化了营销数字化能力,以研发创新助力产品拓展;聚焦重点省份中心城市,有效配置资源,动销显著提升;重构营销作战组织架构,提升组织效能,激发组织活力。

每日经济新闻

坚持守正创新,全力打造首都新型主流媒体

莫高义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党的新闻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媒体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强舆论支持。

坚持内容为王,提升主流思想舆论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无论传播方式怎么变,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导向、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生产和传播权威、优质内容,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所在、安身立命之本。我们把内容建设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互联网思维,创新主题报道,提升质量效果,着力增强主题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

生动鲜活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深刻而生动,具有融合传播的天然优势。我们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创新理论传播机制,推出“二十大精神资料包”等融媒体产品,提升党的科学理论网上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北京日报打造“理论季评”短视频品牌,党的二十大期间推出《解码党代会》系列短视频,通过动画、影视剧片段等形式,引入鲜活人物和典型案例,从10个角度宣传党代会重大部署,实现理论宣传从“抽象”到“具象”的可视化传播,深受年轻网民欢迎。北京广播电视台通俗理论电视节目《全面小康 全面解码》开创全媒体思辨问答公开课模式,搜集青年人关注的问题,选取自带流量的嘉宾,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解答,节目收官后12小时话题阅读量超8753万,视频播放量超7055万。

出新出彩做好重大主题宣传

把重大主题宣传作为提升媒体传播力的重要机遇,围绕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主题,创新开展全媒报道和融合传播,催生一批重磅融媒精品,提升了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建党百年宣传中,聚焦重大节点、用好重点平台、融入重要活动,做好全媒策划、全网推送,市属媒体点击量过亿的融媒体报道和话题达30余个,北京日报客户端《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4.1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建立全媒融合传播工作机制,重点抓好议题策划、内容生产、融媒制作、平台推送等4个环节,统筹对各级各类媒体、各大商业平台、对外传播渠道的全方位服务,有力推动媒体资源整合、环内环外呼应、全网同频共振、境内境外传播,推出原创报道8万余篇,属地网站平台发布图文视频370万余条,形成热搜话题4300余个,网民互动量超11亿,创造了冬奥会历史上关注度和传播力最高的纪录。

有力有效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新时代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城市发展深刻转型、首都功能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动诠释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我们精心策划开展新时代十年首都发展成就宣传,坚持讲故事、讲经验、讲道理相统一,通过打动人心的故事、入情入理的叙事、耳目一新的呈现,全景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全方位展示首都生态治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城市治理和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成果。统筹重大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发展成就宣传,适应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政务新媒体、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商业平台等不同渠道的呈现特点和受众需求,组织特色化、分众化推送,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唱响奋进新征程的昂扬旋律。

贴近群众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网上观点的交流互动中巩固和凝聚社会共识,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在选题策划上,加强网上舆情的分析研判,因应网络热点,科学设置议题;在新闻采编上,注重网络表达,加强技术赋能,贴近网民视角,丰富呈现形式;在舆论引导上,既注重“网上来网上去”,通过权威发布、评论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又注重发现线上问题、推进线下解决。去年,顺应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优化调整,调动全媒体力量开展政策解读、普及防疫知识、回应群众关切,举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167场、网络发布会50场,全网推送报道6.6万余条。加强网上涉疫舆情引导,建立涉疫谣言快速辟谣机制、涉疫诉求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线上涉疫诉求反馈率达95.6%,有效凝聚同心抗疫力量。

突出用户至上,提升原创融媒产品传播力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我们聚焦移动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主渠道,将用户思维、互动思维贯穿产品生产、传播、消费与反馈全流程,打造更多体现主流价值、富有时代气息,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融媒精品,让好内容拥有大流量、好声音成为强声音。

数据驱动传播

顺应新闻传播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做好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找准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和内在规律,有的放矢推出融媒产品。在生产环节,积极运用“搜索指数”“热词分析”等大数据工具,了解用户的关注点、兴趣点,从用户视角制作内容,提高产品的针对性、有效性。在传播环节,利用算法制定精准有效的推送传播策略,助推分众传播、提升大众传播,把媒体所能与用户所需有机统一起来。在效果评估环节,建立融媒体产品评价体系,多渠道采集、多维度分析传播数据,更好服务产品迭代创新。“北京时间”客户端搭建主流算法推荐系统,进行定制化生产,实现平台内容的千人千面推荐。

创新话语表达

为让受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注重视角创新、语言创新、叙事创新,结合事实讲道理、贴近民情讲政策、风格鲜明谈观点,打造既弘扬主流价值又有较大流量和吸引力的产品。北京日报的新媒体产品“长安街知事”,深刻把握网络用户接受习惯、阅读喜好,提供政事分析、解读新闻细节,凭借独特视角、独到分析、短小鲜活等特色,成长为居全国地方党报领先地位的知名新媒体时政新闻品牌。2023年春节期间,市属媒体纷纷设计开发“个性新春贺卡”“手写新春祝福”“定制专属萌兔头像”等互动小程序,生成个性化电子贺卡等,贴近用户表达需求,丰富节日文化氛围,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丰富产品形态

加强对5G、8K、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制作推出全息化、沉浸式、交互式的新媒体产品,不断刷新用户体验。“北京时间”客户端将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内容生产,打造了全国首个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推出《我的北京时间——AI数字人对话二十大代表》系列融媒报道,“时间小妮”与多名基层代表“跨时空”交流互动,报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新京报“动新闻”以动画和现场视频等形式,推出移动端可视化产品,还原新闻现场、讲述新闻故事、解读新闻背景,全网粉丝量超1600万。北京广播电视台2023年春晚以融合丰富表达、技术赋能艺术,实现歌舞与科技相拥、虚拟与现实共生,连续10年蝉联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冠军。

北京广播电视台AI数字人时间小妮对话二十大代表海报。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新媒体平台资源整合力

主流媒体既要通过高质量新闻服务增强影响力、公信力,又要重视群众实际诉求,发挥制度综合优势,通过多元化信息服务提升亲和力、吸引力。我们优化媒体结构布局,围绕拓展功能、强化服务提升主要客户端的日活、月活量,积极构建以新闻服务为基础的多元服务生态。

聚合政务资源

大力实施“平台功能提升工程”,推动市、区主流媒体科学有效整合资源,成为提供政务服务的最佳渠道。3家市属媒体客户端分别开设“北京号”“时间号”“新京号”,推动市直部门和区政府入驻,完善政务公开、政务办事、政策查询等功能,开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业务,实现从“信息提供者”向“城市服务者”拓展。17个区级融媒体中心把区内政务资源“一网打尽”,打造面向社区的融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与本区用户建立强联系,让群众用得上、用得好。“掌上海淀”客户端成为海淀区移动政务门户和服务企业群众的总入口;丰台区融媒体中心拥有350余个社区近千名融媒内容创作生力军。

联通“接诉即办”

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是北京近年的重大创新,市、区媒体紧紧围绕这一创新举措,实施“接诉即办融媒工程”,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智慧服务。“北京云”开发建设“接诉即办管理平台”,建立诉求问题基础数据库,打造“12345”民生词典,开设群众留言、诉求解答、用户评价等板块,助力城市治理。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设“接诉即办”频道,与“政府与市民”“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联动,设置“提问”功能,征集投诉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北京广播电视台《向前一步》节目搭建起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群众的对话平台,被称为“电视版的接诉即办”。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与本区“12345”接通,有力促进网上诉求办理,“北京昌平”客户端问政板块累计解决群众难题4.37万件。

深耕文化领域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新时代首都文化建设活力迸发、硕果累累。我们积极布局文化资源数字化,推进“数字中轴”“数字长城”等项目,推出《最美中轴线》《博物馆之城》《书画里的中国》等文化综艺节目,开展“京·彩”北京文化网络传播活动,通过融媒手段讲好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故事,把首都文化魅力转化为媒体竞争力。每月发布全媒体演艺资讯,定期发布各类文化活动信息,“北京时间”开设“大戏看北京”专题,通过“大戏预告+云展映+精彩推送”方式,对精品剧目加强推介展示。做强文艺评论和书评,办好北京日报“艺绽”、新京报“文娱”、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等新媒体专栏和“京华好书”推荐平台,积极引导文艺创作和文化消费,牢牢占据文化传播制高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大戏看北京”海报。

深化机制创新,提升主流媒体新闻生产力

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跨越,必须在改革内部工作机制上动真格、求实效。我们深入落实党管媒体原则,在严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下大气力改革生产流程、组织架构、考评方式,有效整合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激发内部活力,实现融合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完善移动优先机制

推动以移动端为重点的采编流程再造,将内容、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移动端倾斜,形成先网后报、先短后长、先快后深的指挥调度体系,抢占先发优势。北京日报社打通日报、晚报两大编辑部,建立全天候融媒体采编流程,建成全媒体指挥中心,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北京广播电视台创新建立全媒体绩效考核机制,新媒体指标权重达50%以上,推动融媒内容创新和全媒体人才转型。新京报社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实施视频优先战略,超1/3内容产品采用视频方式制作。

创新报道策划机制

加强全媒体选题统筹,围绕重大活动、重要主题,组织媒体共同策划报道内容,做到一体协调、各有侧重、相互呼应。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期间,坚持宣传工作早介入、早谋划、全程融入,紧抓受众关注点建立稿池库,组建融合报道团队,协同推出各具特色的融媒体产品,形成立体化传播声势,“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十件大事”登上微博、抖音热搜榜前十。在疫情防控宣传引导中,我们用好宣传报道、新闻发布、网络管理协作机制,与每日疫情防控调度会联动,坚持全媒体策划、全方位报道、全终端推送,牢牢掌握涉疫舆论主导权。

建立融合传播机制

将优质内容再提炼、再加工,制作成适合不同互联网平台传播的新媒体产品,通过媒体圈广泛宣传、网络达人助力发声、朋友圈人际转发,实现多圈层、跨领域传播,瞄准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夕,北京广播电视台策划发起“全民唱响一起向未来”推广活动,从发布主视觉海报、30秒预告视频,到全媒体上线MV、推出系列唱跳活动,再到全行业、全职业、全维度合唱快闪,活动实现主流媒体到社交平台、专业生产到全民参与的传播裂变,全网曝光量超168亿。

用好人才培养机制

媒体融合发展重在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实施“工作室成长工程”,打破部门、人员、专业、技术等界限,鼓励骨干人才跨部门成立工作室,激励知名媒体人办好网红号,支持年轻编辑记者自组团队、自创品牌,为人才成长提供资源和政策扶持、改革考评激励制度,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市属媒体借鉴MCN(多频道网络)运营模式,规划统筹旗下新媒体矩阵,做好账号孵化、流量运营。北京广播电视台制定出台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及配套细则,首批成立13家工作室,对接媒体融合项目超百个。

注重渠道建设,提升重点融媒品牌竞争力

主流媒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优质品牌资源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宝贵财富,也是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把渠道作为融媒传播的关键,加强媒体内部、媒体之间、媒体与商业平台联动互促,通过多渠道分发,优化品牌运营,不断擦亮品牌形象,推动更多优质融媒品牌“出圈”传播。

加强协同合作

用好商业平台

发挥在京互联网平台集中的优势,联合商业平台加强品牌推介,提升用户规模,扩大传播效果。建立市属媒体与商业平台合作机制,在内容供给、价值引领、用户共享、品牌传播等方面深化主流媒体对商业平台的积极影响,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北京青年报和新浪微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深度报道、文体、电竞、视频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已培育4个粉丝量破百万的品牌账号。

打造特色品牌

传播力靠产品支撑,大品牌靠小品牌聚合。我们着力实施“京媒大端大号工程”,聚焦重点渠道、重点栏目、重点品牌,推出“叫好又叫座”的融媒体产品,打造有口碑、有流量的现象级产品,孵化有产业发展潜力的IP型产品。北京广播电视台《养生堂》节目跑出“康养垂类内容”赛道优势,成为健康领域的第一电视品牌。新京报“我们视频”用直播和短视频覆盖热点新闻现场,与腾讯合作增加品牌曝光率,实现了主流媒体专业新闻生产和头部商业平台大流量传播推介的强强联合。

扩大国际影响

支持市属媒体办好海外专版、海外节目,深化与境外主流媒体、海外华文媒体及相关传播机构交流,通过节目互换、人员互访、互设专栏专版等形式,扩大媒体合作朋友圈。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推动市属媒体开辟国际传播新赛道,培育“京字号”新媒体国际传播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境外社交平台账号矩阵。市属媒体在海外共开设40个机构账号,粉丝量超305万。

全媒体时代加速发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把增强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努力走在全媒体时代前列。

(作者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新闻战线

流程编辑:TF060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田程晨 高敬 邓涵予 伍力 摄影 华小峰

什么才是“善治”的社会?智慧社会时代治理水平如何更智能?如何实现政府引导、媒体参与、基层发力、群众点赞的良性互动?2月28日,第四届善治新力量天府论坛举办,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有关省级单位和市(州)、区(县)宣传网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共聚一堂,共话以智媒体建设助力现代化治理。

善治新力量,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揭牌

作为第四届善治新力量天府论坛上的重头戏之一,四川省首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样一个实验室对于四川意味着什么?

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竹给出了答案:实验室的建设将推动智慧社会智能治理科学研究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深度结合,提升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网络强省、数字四川建设。

记者了解到,实验室由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大学、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建设,将重点围绕网络综合治理、网络法治、网络安全、信息化赋能等领域开展研究,致力于探索建立具有四川特点的政、校、企合作共建机制,打造高端智库、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培养新型人才。

作为首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并通过持续发展最终建设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为推动网络强省、数字四川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论坛上,四川省委网信办发布《四川省网信领域重大选题方向计划》,选题面向各市(州)网信办、四川省委网信委委员单位和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征集,经遴选最终有22个重大选题方向脱颖而出。

“选题计划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力争通过研究,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四川省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选题将根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要求,通过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公开招标。

善治新聚力,共话基层社会治理中媒体的力量

科技赋能,让主流媒体的功能价值和业务边界正从新闻生产拓展到社会治理全过程。论坛上,来自雅安市万年村和广安市革新村的两位驻村第一书记先后进行了基层案例分享,共话基层社会治理中媒体的力量。

“那是2022年2月,远处的瓦屋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数十人围坐在一盆篝火旁,有人在激情讲述,有人在认真倾听,画面温暖又充满希望。”论坛现场,雅安万年村第一书记毕涵展示了一张对该村具有特殊意义的照片。

毕涵展示的照片正是四川日报乡村振兴蹲点调研组第二次到万年村的场景,那天晚上大家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从晚上7点一直持续到夜里11点多。这次夜话,让万年村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发展民宿和方竹产业的思路。可以说,正是这次长达4个多小时的“围炉夜话”,“破译”了万年村的乡村振兴密码。“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需要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媒体舆论对外引导、社会力量多方扶持、一村一策精细发展等共同发力让乡村振兴路前景更加光明。”毕涵说。

“来,尝下我们广安柚子做的气泡果汁饮料。”发布会上,广安革新村驻村第一书记靳卓文拿出特意从广安带来的龙安柚气泡果汁饮料,邀请与会嘉宾共同品尝属于广安革新村的独特味道。

提起柚子,驻村两年的靳卓文滔滔不绝。过去两年,革新村通过直播、参加展会、主动拜访等方式,村里的农特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十个城市,村里的电商年销售额超过了100万元。“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川报等媒体的支持。”在靳卓文看来,媒体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角色,既是政策的宣传员、民情的放大器,也可以是人心的聚合器。

善治新合力,近10万人次在“问政四川”平台问需问计

近10万人次网友通过“问政四川”平台问需、问难、问计、问效,党政群良性互动;42个厅局、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的6800余家党政部门全面签约入驻问政四川平台,做到四川省内各级党政部门全覆盖……论坛上,发布了《2022问政四川网络理政年度报告》,并对“2022四川网络理政十大优秀案例”“2022四川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2022问政四川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2022问政四川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奋进单位”代表进行授牌。

2022年,为更及时回应群众诉求,“问政四川”平台着力提升网友留言转办速度,当日留言当日转办;党政职能部门同步提速,目前,问政四川网友留言,95%都能在5个工作日内得到有效办理;按时办结率较2021年上涨6.69个百分点,达到了98.12%。当前,“问政四川”已成为主流媒体与党政资源深度融合,共同提升网络理政工作实效的典型范例。

汇聚善治新合力,不止于此。

作为四川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在论坛上接牌。试点旨在引导各个社会主体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有效路径,形成较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持续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释放数据要素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价值。

“川报集团将以此为契机,积极融入四川省数据要素市场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特聘首席工程师黄云介绍,围绕数据要素场景试点建设,川报集团将以媒资数据管理服务、数字文旅场景化应用服务、特色主题数据库服务为抓手,打造一站式传媒数据资产创新应用平台,为川报集团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提供数据支撑,并形成在文化领域可复制、推广、借鉴的经验模式。

汇聚新合力,离不开社会广泛参与。

政法干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互动人次近300万,成为“平安四川”建设的品牌融媒活动……论坛现场,还发布了“2023平安四川我在岗”全省政法干警风采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优秀作品。“非常感谢主办方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向更多人展示政法干警的风采。”获奖单位代表之一、遂宁市公安局安居区分局政治处副主任袁维说。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国际板股最新行情(量子芯片概念股龙头)

下一篇:企业收益名词解释(企业收益如何来的)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