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如何学炒股,入门炒股,股票入门,股票怎么玩,学习炒股网,股票技术,股票知识学习 - - 股票知识网!

沪港通受益股名单(沪港通的概念)

2023-04-09 02:42分类:帐户交易 阅读:

外汇天眼APP讯 : 自杠杆资金持续加仓保险股后,四季度以来外资也频频增持保险股。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四季度以来,外资通过沪深港通持续增持A股7只保险股,合计被增持超过1亿股。其中,中国平安被外资增持4449万股,位列被外资增持的保险股之首。

值得关注的是,四季度以来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多次进入“沪港通上榜十大活跃成交股”,合计被外资净买入近40亿元。其中,中国平安被外资净买入38.6亿元,位列四季度以来“沪港通上榜十大活跃成交股”净买入额第一,超越贵州茅台。

外资增持A股7只保险股

进入四季度,外资密集增持A股7只保险股。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10月1日至12月17日期间,外资分别对中国平安、天茂集团、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西水股份增持4449万股、1763万股、1474万股、1428万股、880万股、806万股、115万股,合计增持1.09亿股。

从保险股净买入额来看,根据“沪港通上榜十大活跃成交股”数据,10月1日至12月17日,中国平安被外资净买入38.6亿元,中国人寿被外资净买入1.1亿元,合计净买入近40亿元。

从上榜次数来看,四季度以来的交易日中,中国平安与贵州茅台均上榜“沪港通上榜十大活跃成交股”达50次,并列上榜次数排名第一。但外资净买入额方面,中国平安(38.6亿元)远超贵州茅台(-1.8亿元)。

从其他保险股净买入额来看,虽然天茂集团、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西水股份这5只个股未进入“沪港通上榜十大活跃成交股”,无法查看净买入金额,但根据增减持数据来看,这5只保险股也均呈现外资净买入状态。

外资持续增持保险股与今年保险股迎来多重利好不无关系。

万联证券分析师缴文超也表示,受益于减税新政实施与投资大幅改善,上市险企2019年全年利润有望高速增长。在两方面因素影响下,今年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244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6%,由于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预计2019年全年增速仍有提升空间。

从不同险企基本面来看,4家有寿险业务的上市险企“剩余边际”(衡量业务价值的指标)增速保持稳健。上半年,太保、平安、国寿、新华剩余边际余额分别为3154.60亿元(较年初增速10.53%)、8673.90亿元(较年初增速10.27%)、7421.77亿元(较年初增速8.49%)、2083.13亿元(较年初增速6.48%),寿险内含价值分别为2784.87亿元(较年初增速7.76%)、7131.91亿元(较年初增速16.30%)、8868.04亿元(较年初增速11.54%)、1914.03亿元(较年初增速10.54%)。

全年保费增速层面,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及新华保险1月份-11月份累计保费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7%、5.6%、8.8%及12.1%,保费增速保持稳定。

上市险企明年有望“开门红”

基于稳定的基本面增长趋势,近期多家券商机构对保险股的走势给出“强于大市”、“买入”等评级,给出这类评级的逻辑在于2020年上市险企保费有望实现“开门红”、保险股的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等。

近期,中国人寿率先开展开门红销售;中国太保在开门红期间聚焦打造年轻化销售队伍;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助力开门红销售。中国平安淡化开门红效应,仅挑选“双十二”单日促销保险产品。

监管层面,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核心点在于有条件的放行3年期-5年期中短期存续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目前低利率环境下,3年-5年中短存续产品或可满足部分消费者多样化产品需求,提振保费增速,助推上市险企明年“开门红”。

从长期看,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银河证券分析师武平平表示,发展前景广阔的逻辑源于三点:一是保险深度和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二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增长、消费升级环境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力度加大,为保险业带来持续稳定增量需求。三是人口老龄化加速,重疾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商业年金险以及健康险发展空间广阔。

估值方面,“今年行业仍处于调整期,上市险企寿险管理层变动完成,明年负债端修复可期。在质态优化下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前板块估值回落。”华金证券崔晓雁表示。

 

 


银行股“霸屏”沪港通十大活跃股
A股融资客果断降杠杆赎回

 

 

■本报记者 张 歆

随着终场哨响,世界杯“统治”资讯圈的情景也将暂告一段落。将视线转回A股市场,弄清楚“白菜价”银行股幕后的资金动向,显然也十分有必要。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霸屏”沪股通成交活跃股,共计17次上榜沪股通和深股通月度“十大成交活跃股”;25次上榜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合计42次上榜两地交易的“前十大”。

同时,两融市场方面,融资客则选择快速离开银行股,二季度以来(截至上周五),银行股融资余额快速下降了56.9亿元;而今年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银行股两融余额快速上升,彼时银行股也曾阶段性上演“大象起舞”。

十大活跃股42次花落银行

在港交所披露的互联互通市场(包含沪港通和深港通)每月成交数据中,银行股是无疑最为亮眼的标的股,其交投的活跃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而且,这一特点在沪港通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注:银行板块标的股主要集中于上海证券交易所)。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银行股今年上半年共计17次上榜沪股通和深股通月度“十大成交活跃股”;25次上榜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合计42次上榜两地交易的“前十大”。在沪港通方面,银行股的月度数据上榜率更是达到了三成,几乎为“三分天下有其一”。

具体而言,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是沪股通“前十大”的常客;平安银行每月必上榜深股通“前十大”;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也常常上榜港股通(沪)的“前十大”。

此外,大智慧信息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共出现在了37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银行标的股中有4只入选,分别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

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更是坐到了平安银行A股第三大股东的位置,持股量为4亿股,仅次于中国平安及其关联公司。中国银行也在财报中披露,“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是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他人指定并代表他人持有股票的机构,其中包括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持有的沪股通股票”。

“由于上市银行股本数量比较大,沪港通和深港通资金能够入围股东榜单‘前十大’的情况自然属于少数。但是,最关键的是它带来的投资理念的转变,从目前银行股等大盘蓝筹的市场表现来看,港股投资者的操作手法恐怕也不是对于过往投资习惯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两地投资者的操作手法进行了‘化学反应’”,市场人士指出。

该人士同时表示,“从港股市场显示出来的交易特点来看,中小银行获得的认可度往往偏低,因为现在港股市场并不缺乏挂牌上市的地方银行,因此沪股通和深股通资金并没有在银行股中多点开花,而是甄选了大中型银行作为主要的交易对象。”

融资客抛弃银行股

虽然今年年初,融资客携杠杆资金快速布局银行股,但是二季度以来,绝大多数银行股已经被融资客抛弃,融资客降杠杆意图明显。

同花顺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22家标的银行中,仅建设银行和北京银行的区间融资额显示为净买入,但分别仅为2348万元和1488万元,其余20家公司均为区间净偿还,22家银行合计净偿还56.9亿元。

具体来看,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区间净偿还额度最高,分别为21.87亿元、9.41亿元、6.06亿元。

“虽然银行股在两融市场仍处于‘逆风状态’,不过还算平稳”,上述市场人士指出。此外,融资业务投资者的减仓不一定是完全不看好银行股,毕竟其资金成本远高于普通投资者,融资的利率目前一般接近6%至7%,也就是说,融资买入银行股的区间涨幅如果低于7%,投资者都很难赚到钱,而银行股在目前的市况下适合防守但很难在短期实现飙升,融资买入资金大多又是不超过半年期限的中短线资金,坚守等待银行股估值修复的成本会很高。

与融资客对于银行股有所保留的态度类似,大宗交易市场对于银行股也十分谨慎。今年以来,虽然交投依旧活跃,但是机构席位却甚少作为买家露面。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针对上市银行的大宗交易达99次,涉及21家银行,成交金额共计36.73亿元。具体来看,工商银行交易次数为15次;其次为民生银行,共计12次,常熟银行排名第三位,为11次。

从交易席位来看,机构席位仅2次作为买家上榜大宗交易,交易对象分别指向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却14次作为卖家上榜,交易对象包括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和中国银行。

 

 

 

 

 

 

机构化时代

 

 

随着A股国际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便捷度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全球影响力较大的股票市场,自然也会受到外资的青睐。时至目前,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也处于不断攀升的状态,外资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也会不断提升。

在外资资金持续加快布局的背景下,外资在A股市场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正不断提升。按照外资持续投资布局的趋势,也将会逐渐改变A股市场长期以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作为主导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细心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自沪港通正式开通以来,北上资金积极布局或其持股量较高的上市公司,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市场表现。其中,对于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格力电器、恒瑞医药等股票,则属于北上资金持股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且集中在消费、金融等领域。

粗略统计,自沪港通正式开通以来,对于北上资金持股量较大的上市公司,往往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对持股量较大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知名的上市公司,其股票价格累计涨幅甚至达到数倍以上。其中,最为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贵州茅台,在过去五年的时间内,贵州茅台累计涨幅非常巨大,而在贵州茅台股票价格大幅飙升的背后,实际上也为外资资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投资收益。

外资投资A股市场,对A股白马股、蓝筹股的青睐度较高,这或多或少反映出外资对价值标的认可度更高。不过,与普通投资者相比,外资资金不仅具有很强的投资嗅觉以及非常成熟的调研与研究能力,而且外资资金的增量规模不低,这些年来源源不断流进A股市场,对外资持股量较大的上市公司来说,往往会带来明显的增量资金补充,甚至对部分优质上市公司采取了长期锁仓的策略。

近年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A股市场“去散户化”的速度似乎有所加快。与此同时,随着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加快进入,A股市场的机构化程度却显著提升。然而,在机构化博弈的时代下,作为持股资金、持股成本以及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往往会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而在实际情况下,不少散户投资者依旧热衷于低价股投资逻辑,甚至频繁采取追涨题材概念股的策略,由此也容易导致散户投资者踩雷风险的骤增。

从某种角度思考,散户投资者跟着外资买股,也是一种应对机构化时代的有效策略。但是,考虑到外资资金投资A股上市公司的覆盖面较广,散户投资者也不可能把外资买入的股票一一参与。因此,站在散户资金量有限的角度思考,选择外资集中参与,且外资持股量较大的上市公司,或许具有较强的投资参考意义。

在机构化时代下,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以及盈利模式正不断改变,以往股票市场齐涨齐跌的局面也会逐渐打破,即使是市场指数,未来出现单边趋势行情的概率也会有所降低,作为风险对冲策略完善的机构投资者,也可以在震荡市场环境下实现套利,这对散户投资者来说,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股票市场赚钱的难度显著提升,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实际上意味着将会有更多颇具竞争优势的资金与散户投资者争抢市场蛋糕。

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散户投资者首要考虑的,还是保障本金的安全,紧随其后则是需要考虑到与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在实际情况下,要么选择以外资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集中参与,且持股量较大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要么通过对接核心市场指数的指数基金作为参与对象,实现风险分散的目标等。因此,在机构化博弈时代下,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策略也应该有所改变,否则若延续以往落后的投资策略,则很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

 

 

酝酿已久的沪港通终于推出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眼球。沪港通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

沪港通实际上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分别支持境外投资者购买A股和境内投资者购买港股。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和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双方可根据试点情况对投资标的范围进行调整。香港证监会要求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帐户及资金帐户余额合计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就在11月15日,财政部刚刚出台规定,自2014年11月17日起至2017年11月16日止,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转让差价所得,三年内将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强两地资本市场联系,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意义:

1、优化A股估值结构。香港市场属于全球资本市场的一部分,所以估值结构方面也与全球资本市场一致,即大盘股市盈率普遍偏高,而小盘股市盈率普遍偏低。A股市场虽然近年来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联动性逐渐增强,但仍然属于相对独立的市场,估值结构方面是大盘股市盈率普遍偏低,小盘股市盈率普遍偏高。沪港通将使得A股的估值结构向国际资本市场逐渐靠拢。实际上,A股市场已经开始出现风格转换的迹象,结构性行情特征较为明显,蓝筹股全面爆发,中小市值个股则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2、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沪港通作为一项全新的合作机制,可以深化交流合作,扩大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沪港通早在设计之初就刻意回避两地规则和制度的融合,为了顺利快速的推出,选择相互尊重彼此的规则,不在规则上纠缠,如此一来化繁为简,两地市场的投资者按照原有的操作习惯进行,但要遵守购买标的市场的特征和规则。两个市场的联合起到了“1+1>2”的效果。

3、巩固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于这两个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沪港通均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标的,对国际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同时,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时有利于香港发展成为内地投资者重要的境外投资市场,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沪港通既可方便内地投资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便利人民币在两地的有序流动。

市场中的资金早已在沪港通方面进行布局:早在7月份,内地部分私募产品已经用合约的方式明确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10月份的A股市场上,投资者对沪港通的预期再度升温,沪深300成分股放量飙升,资金纷纷追逐沪港通概念股。但是,两地交易规则差异显著,例如:

1、交易方式上来说,A股市场上,股票买卖采取T+1的交易方式,意思是当天买进股票当天不能卖出,最早也要隔一天才能卖出。而香港则采取T+0的交易方式,投资者当天买入的股份可以当天卖出。香港市场允许更高的交易频率。

2、交易品种也更加丰富,A股仅包括股票和基金,港股市场则包括股票、恒生期货、期权和对冲基金。纷繁复杂的交易品种也需要内地投资者仔细学习,而且这些金融产品的说明书是用繁体字和传统文法写出来的。

3、香港股市并没有涨跌停板制度,每天的涨跌幅都不受限制。一天可以跌90%,也可以涨500%,而A股每天至多允许10%的波动幅度。

4、香港股市不提供免费的即时信息。通过一些财经网站或一些交易软件,也能查阅到香港股市行情,但是这些行情信息都相对迟滞,所以,要看即时市场行情,估计得付钱了。

5、香港股市和境外大多数证券市场一样,股票上涨时报价屏幕显示的颜色是绿色,下跌时才显示红色,与A股是相反的。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投资者到目前为止对香港市场的规则了解甚少,当然与交易所和券商对投资者的教育不足有关。内地交易所和券商在这方面应有所提高,只有熟知市场规则才能赚钱,在这方面内地投资者应该向香港学习。

(谢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s://www.suoduoma.com

上一篇:广东南沙自贸区(中俄自贸区概念股票)

下一篇:股票(股票601228)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